一、自我中心
兒童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從自己的感情和需求的角度看世界。沖突為兒童給提供另一個聆聽別人感受和想法的機會,這些感受與想法往往與自己不一樣。雖然不能直接教育兒童減少自我中心,但是他們能夠學習怎樣在滿足自己需求的同時去考慮別人的要求。
二、具體形象思維
幼兒是具體形象的思考者——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建立在物體顯而易見的物理特點上。為了解決問題,兒童常需暫時停止活動,甚至可能讓成人拿著大家爭議的材料,這時,將材料放在面前讓他們清楚地看到也是十分重要的,他們需要看著這個有爭議的物體來想象解決方法。
三、有限的語言表達能力
兒童的語言能力仍然有限,所以在沖突中他們要找到合適的詞匯去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是十分有挑戰的。而且,大多數沖突中的情感性緊張也會增加兒童使用語言的困難。所以,當我們讓他們解釋發生了什么事或讓他們提供建議時,一定得給他們足夠的反應時間。一旦他們作出了回應,我們再用清楚、簡單的語言重述問題,這是一種有用的策略。
四、身體表達
幼兒常用身體來表達自己大部分的感受。在語言能力形成前,他們都會用打或搶來表示沮喪和憤怒。正如成人學習一門外語需要很多的時間,兒童也需要時間和練習來學習用詞語表達自己。
五、爭取獨立
對于兒童來說,不需要成人的幫助去做事情,也是極大的樂趣。逐漸發展的獨立性在他們的成長中處于核心地位,這種品質能夠為兒童學習新技能提供強烈的動機。如果我們與兒童分享控制權,給他們足夠的空間練習他們顯露的技能,這將引起重要的新的學習。
六、“每次關注一件事情”——的思考方式
兒童一次只能專注于一個或兩個事情或觀點。所以,沖突對于他們來說是迷惑的、混亂的經歷,他們會對蜂擁而至的情緒和需求應接不暇。通過關注兒童的感受以及重述問題中主要的細節,成人可以幫助兒童找到走出困惑的方法。當兒童感到他們的需求得到完全理解時,他們將更容易進步并思考解決的方法。
七、發展中的移情能力
移情能力在兩歲末開始出現,并在兒童的早期得到發展。即使兒童在很早的年齡階段就能注意別人的感受,但他們仍然以自我為中心,并且他們強烈的需求有時會壓倒正在發展的這種靈敏反應的能力。所以,他們需要我們的支持才能去關注和應對別人的感受。當成人認可、關注并說出兒童的感受時,他們就支持了兒童的自我意識,進而也支持了對他人感受和需要的意識。
(文章來源:中國德培教育研究院 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