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先后印發了《關于加快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關于城鎮居住區配套教育設施規劃建設的意見》《山東省城鎮居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等文件,堅持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幼有所育的期盼。從出臺政策到實施落地,山東省教育廳在這四個方面做出了努力。
01、做實配套規劃
一是堅持科學規劃。
吸收教育行政部門進入各級城鄉規劃委員會。以縣為單位制定學前教育發展規劃和幼兒園總體布局規劃,規劃主管部門負責將幼兒園建設納入城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居住區規劃,確定每所幼兒園具體位置、“四至”范圍、建設規模和完成時限。
2018—2020年,計劃每年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000所以上,新增學位50萬個,2018年已超額完成任務。
二是提高配建標準。
按照服務半徑原則上不大于300米、每3000—5000人口居住區設置一所6個班以上規模幼兒園開展建設。
02、完善政策鏈條
全面落實房地產開發項目建設條件意見書制度,落實“四同步”。
一是堅持同步規劃設計。
規劃部門在開發企業申報規劃設計方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審查時,依據其規劃條件和建設條件嚴格審查,不符合條件的不予受理或通過,保證同步規劃設計。
二是堅持同步建設施工。
建設部門要求配套園先于或同步于居住區項目建設,分期開發的居住區將配套園安排在首期建設。申報施工許可時,嚴格審核配套園的建設期限,不符合建設條件的不予核發,保證同步建設施工。
三是堅持同步竣工驗收。
建設部門在居住區建設項目申報竣工規劃核實、竣工綜合驗收備案時,配套園應建未建,或者不符合規劃條件、建設條件及有關技術標準規范的,不予辦理,保證同步竣工驗收。
四是堅持同步交付使用。
實施“交鑰匙”工程,建成并驗收合格后3個月內無償交付當地教育行政部門。配套園優先辦成公辦園,或委托辦成資產國有的普惠性民辦園,確保公益普惠性質。
03、加強專項整治
一是成立專班。
成立由省政府分管副秘書長任組長的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加強部門組織協調。
二是全面排查。
教育部門牽頭開展了兩輪摸底排查,排查結果要求經市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簽字、縣(市、區)政府蓋章后上報省教育廳。
三是全面整改。
指導縣(市、區)列出清單,建立臺賬,按照“一事一議”“一園一案”的原則,制定針對性的整改措施,由住建部門牽頭逐一進行整改,通過移交、置換、購置、新建、改建、補建等不同方式,確保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改任務。
04、健全工作機制
一是建立考核機制。
將學前教育發展情況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和新型城鎮化考核。建立普及學前教育督導評估制度,將配套教育設施規劃建設情況作為對各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考核的重要內容,定期進行督查,督查結果向社會公布,接受監督。
二是完善財政獎補機制。
2019年,省級專項經費4.5億元,重點用于支持各地配套園建設。如濟南按照新建幼兒園每班補貼10萬—40萬元、改擴建幼兒園每班補貼5萬—15萬元的標準,每年獎補一億余元;青島按照每班50萬元的標準對回購的配套園進行獎勵。
三是建立通報制度。
將整治進度納入平臺管理,及時調度各市整治情況,并每月一期簡報進行通報,確保按期完成整治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