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華合木幼兒園中,每節課教師要做的是認同兒童的興趣,理解兒童的思維,并幫助兒童拓展他的思考范圍。教師通過提出一些問題來幫助兒童建立事物之間的聯系,比方說,順序關系、因果關系、功能關系,或是相似、差異或者包含關系,并將這些聯系融匯成更為全面的認識框架。
在這過程中兒童也在學習如何參與到對話當中去:
如何去回應他人的想法和問題
如何去表達他們自己的想法
如何去通過語言、手勢、表演、聲音等等來詳細說明或者表征這些想法
通過這一過程,教師幫助兒童建構并用言語表達一系列互相聯系關系。教師可以同時身處兒童所創造的情境之內和情境之外。
融入到兒童中去,用兒童的思維方式來思考,與此同時教師又承擔了好奇的外部觀察者的角色,熱衷于通過兒童自己的解釋來了解兒童世界。
01、相信兒童的有趣想法并且要理解他們的想法
例如:活動主題是“如何騎自行車”,教師應該設計提問“你想騎車做什么?”每個孩子會有不同的有趣想法,教師要嘗試理解每個孩子的想法,了解他們的目的。
02、認為兒童是有能力進行連接的
教師對所有孩子提出問題,讓他們把自己的想法加以拓展并聯系起來,成為一個更為詳盡和相互聯系的觀點體系。
例如:主題是“去市中心”,教師從班級里的女孩想開車去某個的地方的想法入手,通過問孩子們打算去哪里,要去的地方在哪兒,他們怎么保證車上的嬰兒安全等等這樣的問題,來嘗試著幫孩子們勾畫出一幅更完整的畫面。
03、相信兒童具有同他人交流他們想法的動機
例如:當教師問道如果我們自己開車要去我們想去的地方,什么最重要?孩子首先分享自己的觀點,告訴別人我想怎么做,應該怎么做。并且可以跟大人溝通吸取一些經驗。
04、教師應該在自己的頭腦中創造一片可以讓兒童想法成長的空間
這個空間由兒童的興趣點決定,教師首先設想一些兒童最初的想法寄存在這個空間。這個空間要比兒童的想法所占空間要大,這樣教師可以想象兒童的想法可以朝哪些方向延伸或者拓展,這片空間就成了和兒童共享的空間。
通過與兒童的對話,了解兒童正在形成什么想法,教師將這些想法之間進行關聯,再將關聯后的信息反饋給兒童。
教師在與兒童建立這種想法模型過程中,教師會不斷提出不同問題,會發現新的視角,再通過提問討論。
這樣通過不斷討論參與兒童的回應之間持續互動,教師與兒童之間共建了一種更為細致和復雜的認識。在教師操作實施的每一個活動中,每件事情都引發了后一件事情,或者使后一件事情成為了可能。
這樣逐漸形成的認識系統就都是以事件序列的方式組織起來的也就是我們課程理念的精髓之處。
京華合木定制化服務熱線:18561686017
京華合木教育集團官方網站:http://aisohouse.com/
京華合木幼兒園官方網站:http://www.jhhemu.com/
京華合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