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品質不是兒童要學習的知識、技能本身,而是兒童面對這些知識技能時,即學習這些知識技能時的態度、傾向。
比如,一位擁有聽的能力(聽力很好,能聽到很細小的聲音、很遠的聲音)的兒童,未必是一個好的傾聽者;
一位力氣不夠大、動作甚至不太協調的孩子,卻愿意與媽媽一起抬桌子、掃地;
前一兒童有相應的知識能力但卻沒有相應的品質,后一兒童知識技能不強,卻有相應的品質。
教育部頒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造等良好學習品質。這些學習品質,就是家長、幼兒園應該著力培養的。
學習品質非常重要。知識技能沒有獲得可以日后逐漸獲得,而學習品質一旦受到傷害就很難彌補。這要求家長朋友們,不要單純追求知識技能,一定要在入學準備的過程中,關注孩子的學習興趣、態度、習慣、傾向。
中國有句古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什么能夠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認多少字、做多少數學題、讀多少唐詩嗎?不是。
年幼時兒童表現出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挑戰的學習品質,也正是中小學生正在倡導的核心素養,遠比知識技能本身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