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了一學期,孩子們盼望已久的寒假終于來了!孩子們興奮雀躍之余,家長們可得當心了,假期適當放松可以,但如果任由孩子無節制地看電視、晚睡、玩游戲,不僅會影響孩子的精神狀態,還會使孩子養成“假期綜合征”,開學后無法進入學習狀態。
那如何讓孩子度過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假期生活?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制訂一份合理的計劃。
分階段管理時間
可以把寒假時間分成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的有不同的側重點,比如:
1. 除夕之前——調整階段
這一階段是剛放假的時間,孩子剛結束忙碌的一學期,這一階段身心還沒有完全放松下來,剛學習的內容印象還比較深。家長可以在這一階段多陪孩子完成大部門寒假任務,讓孩子全身心投入到過年的喜慶氛圍中。
2. 年初六前——過年階段
春節放假之前,最重要的便是過年!家長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多帶孩子走親訪友,感受過年的氣氛、學習待人接物的禮儀,讓孩子釋放壓力。
3. 初七之后——收心階段
這是開學前最后一段時間,家長應幫孩子在這一階段盡快收心,回歸學習的狀態調整作息時間,同時也應該提前準備好學習的用品,為開學做好準備。
制定合理的假期計劃
家長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指導孩子做好寒假計劃,合理安排每日作息時間。但計劃制定的前提是和孩子一起討論,雙方達成共識后。計劃一旦制定了,就要積極執行,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養成按計劃做事的好習慣,從小學會做時間的主人。
寒假計劃可以嘗試這幾件事:
1. 制定任務
很多幼兒園會在寒假時布置一些寒假任務,家長應按老師的要求,督促、陪伴孩子認真完成。有的家長會選擇送孩子去特長班,但去特長班之前應征求孩子的意見,特長班的內容也應該選擇孩子感興趣的,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 戶外運動
在天氣良好的情況下,應盡量進行每天兩小時左右的戶外活動。從簡單的和父母一起散步,到與小朋友一起做游戲,都是不錯的戶外運動選擇。
3. 家務勞動
孩子應從小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還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幫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擺放餐具、收拾玩具、掃地拖地等。由此提高孩子的責任心,鍛煉自己動手的能力,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與品格。
4. 走親訪友
春節期間,帶孩子走親訪友是寒假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家長可以趁此機會教孩子基本的做客禮儀、餐桌禮儀、待人接物的禮儀,培養孩子大方、得體的舉止和尊敬長輩的美德。
除了制定詳細的計劃外,還要督促孩子對每日的計劃實施情況打卡,適當的獎勵和懲罰也會起到監督和引導的作用,激勵孩子堅持寒假計劃,以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和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