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1時49分,我們將迎來節氣——小滿,“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
小滿,斗指甲,太陽達黃經60°,于每年公歷5月20—22日交節。小滿節氣意味著進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開始增多,往往會出現持續大范圍的強降水。
小滿之名,有兩層含義。
第一, 與農候相關。“小滿,四月中,謂麥之氣至此方小滿,因未熟也。”
第二,與降水相關。諺語說:“小滿大滿江河滿。”南方的暴雨開始增多,降水頻繁。
滿,既可指籽粒之熟,也可指雨水之盈。
小滿有三候
我國古代一些著作將小滿分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
是說小滿節氣后,苦菜已經枝葉繁茂;
之后,喜陰的一些枝條細軟的草類在強烈的陽光下開始枯死;
在小滿的最后一個時段,麥子開始成熟。
第三候原寫的是小暑至,后來《金史志》改為麥秋至。雖然時間還是夏季,但對麥子來說,卻到了成熟的“秋”。如《月令》中說:“麥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滿為四月之中氣,故易之。秋者,百谷成熟之時,此于時雖夏,于麥則秋,故云麥秋也”。
小滿有哪些風俗?
祭車神
祭車神是一些農村地區古老的小滿習俗。舊時水車車水排灌為農村大事,諺云:“小滿動三車”,水車例于小滿時啟動。
此前,農戶以村圩為單位舉行“搶水”儀式,行于海寧一帶,有演習之意。
多由年長執事者約集各戶,確定日期,安排準備,至是日黎明即群行出動,燃起火把于水車基上吃麥糕、麥餅、麥團,待執事者以鼓鑼為號,群以擊器相和,踏上小河漢上事先裝好的水車,數十輛一齊踏動,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浜水光方止。
以上舊俗表明了農民對水利排灌的重視。
祭蠶
相傳小滿為蠶神誕辰,因此江浙一帶在小滿節氣期間有一個“祈蠶節”。我國農耕文化以“男耕女織”為典型。蠶絲需靠養蠶結繭抽絲而得,所以我國南方農村養蠶極為興盛,尤其是江浙一帶。
《清嘉錄》中記載:“小滿乍來,蠶婦煮繭,治車繅絲,晝夜操作”。可見,古時小滿節氣時新絲已行將上市,絲市轉旺在即,蠶農絲商無不滿懷期望,等待著收獲的日子快快到來
蠶是嬌養的“寵物”,很難養活。氣溫、濕度,桑葉的冷、熟、干、濕等均影響蠶的生存。由于蠶難養,古代把蠶視作“天物”。為了祈求“天物”的寬恕和養蠶有個好的收成,因此人們在四月放蠶時節舉行祈蠶節。
食野菜
食野菜是小滿的風俗。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
《周書》:小滿之日苦菜秀。《詩經》:采苦采苦,首陽之下。《本草綱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
醫學上多用苦苦菜來治療熱癥,古人還用它醒酒。
正值小滿,該如何養生?小滿時節,氣溫明顯增高,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氣候意義上的夏季。氣溫升高的同時,雨水也逐漸增多,正如民諺所說:“小滿小滿,江滿河滿。”
雨后,氣溫又會急劇下降,因此要注意增減衣服,以防著涼感冒。小滿時節高溫多雨,在這種高溫高濕、濕熱交加的環境中,人體感覺濕熱難耐,卻又無法通過水分蒸發來保持熱量的平衡。
這種體溫調節上的保障,會導致機體出現胸悶、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等一系列的不適癥狀。
值得注意的是,雨天要及時避雨。如果涉水淋雨,回家后應及時換上干衣,并飲服姜糖水。要是感到頭重、身熱,就應服用藿香正氣丸等藥。
另外,衣服汗濕后,應及時洗澡更衣,平時要注意保持衣服干燥。陰雨過后,一定要晾曬衣被,以驅潮防霉。總之,小滿時節的濕氣很重,要盡量避免身體處于潮濕的環境中,保證身體健康。
詩中的小滿《小滿》
(宋 歐陽修)
夜鶯啼綠柳,皓月醒長空。
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
《小滿》
(吳藕汀)
白桐落盡破檐牙,或恐年年梓樹花。
小滿田塍尋草藥,農閑莫問動三車。
《小滿》
(長卿)
昨夜玉盤沉大江,夜來忽夢薺麥香。
時人但只餐中飽,莫忘舊時苦菜黃。
《晨征》
(宋 鞏豐)
靜觀群動亦勞哉,豈獨吾為旅食催。
雞唱未圓天已曉,蛙鳴初散雨還來。
清和入序殊無暑,小滿先時政有雷。
酒賤茶饒新而熟,不妨乘興且徘徊。
《遣興》
(宋 王之道)
步屧隨兒輩,臨池得憑欄。
久陰東虹斷,小滿北風寒。
點水荷三疊,依墻竹數竿。
乍晴何所喜,云際遠山攢。
二十四節氣中
大小對稱的節氣有三對
大小雪大小暑和大小寒
惟有小滿節氣
只有小滿而沒有大滿
是古人的無意疏漏
還是另有深意?
小滿一詞,雖為節氣,
但用于比喻人生,亦為巧妙。
不滿,則空留遺憾;
過滿,則招致損失;
小滿,才是人生最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