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家長都在為孩子的幼兒園報名奔波:
考察取經、提交資料、面試審核……
對于即將把孩子送入幼兒園的家長來說,
從“家”到“幼兒園”的距離,
每邁出一步都充滿很多不安:
孩子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怎么辦?
孩子靦腆,不能和其他孩子很好相處怎么辦?
孩子遇到困難,不懂得向別人尋求幫助怎么辦?
放輕松!做好下面6項準備工作,
開學后,孩子一定能快速適應幼兒園生活!
1、提前了解幼兒園
孩子上幼兒園,對于每個家庭來說是件大事,任何焦慮、不安、恐懼等不良因素,都會使孩子產生抗拒心理而不愿意去幼兒園。
要想孩子順利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入園前的心理準備是必要的。
因此,家長應提前做好孩子的心理建設,讓他對幼兒園產生美好的向往。
通過繪本了解幼兒園生活
幼兒園生活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幼兒園老師是什么人?面對孩子的疑慮,家長可以通過生動的繪本故事,向他介紹幼兒園的人、事、物,學習故事中主人翁的積極心態,讓孩子萌發對老師的信賴,從而緩解入園焦慮。
帶孩子參觀幼兒園
如有條件,可以帶著孩子走進幼兒園參觀,讓他親身體會幼兒園的環境,感受幼兒園的氣氛。在這過程中,可以增加孩子對幼兒園的好感,認為“那是一個快樂的地方,爸爸媽媽也沒有不要我,每天放學之后他們都會來接我!”
和已入學的孩子多交流
如果孩子生性靦腆,平時接觸的小伙伴比較少,家長應多多鼓勵孩子走出家門,和已入學的孩子交流。一方面讓孩子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另一方面也可以從別的小朋友口中增加對幼兒園的了解,減少孩子入園后的陌生感。
2、調整生活作息時間
入園后,孩子面臨的最大挑戰,莫過于家里和幼兒園生活節奏的迥異。提前在家進行“實戰演習”,能幫助孩子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建議家長在了解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后,和孩子一起把一日作息表設計成生動、有趣且易于孩子理解的圖畫形式,打印出來貼在家里,并讓他來監督執行。這樣一來,既能幫助孩子培養時間觀念,還能糾正孩子已經養成的一些不良生活習慣。
3、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簡單地說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所以,從現在起,家長請鼓勵孩子獨立完成簡單的生活技能吧!從喝水、進餐、洗手、穿鞋子、上廁所等多方面開始鍛煉他的獨立性,不僅能讓孩子進一步樹立自己“長大了”的自信,基本生活技能的具備也會讓他的幼兒園生活更加順利。
喝水、進餐
在喝水方式上,建議孩子在家和在幼兒園保持一致,盡量用水杯喝水,因為,用水杯喝水可以鍛煉孩子的雙手協調能力;進餐時,家長可以讓他坐在飯桌旁,盡量自己吃飯,并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如廁
獨立如廁是孩子最基礎的自理能力,它關乎孩子自尊心的建立,能夠獨立如廁的孩子,入園后會更從容,過渡期更短。所以,平時事事包辦的家長們,不要再提醒孩子該上廁所、幫他穿脫褲子了,讓孩子學著自己來,這是他長大的第一步。
4、鼓勵孩子大膽表達需求
在所有家庭成員的包圍下,孩子在家都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可進入集體就不一樣了,此時,教會孩子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就變得尤為重要。
家長可以多和孩子討論幼兒園里的場景,教他表達自己需求和意愿,讓孩子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勇敢地表達出來。
比如:
當感到口渴時,要說:“老師,我想喝水。”
當有尿意或便意時,要說:“老師,我想上廁所。”
當沒吃飽時,要說:“老師,我想再吃一碗。”
當不舒服時,要說:“老師,我難受。”
5、備好入園所需物品
學習和生活用品
書包、被褥、洗漱用品等學習和生活用品,在不同的幼兒園,要求也不一樣,有些要求統一購買生活用品,有些幼兒園則要求父母自行為孩子準備。所以入園前,父母要打聽好相關事宜,提前準備。
兩套換洗的衣服
孩子剛入園難免會遇到各種麻煩,臟衣服或者尿濕褲子帶來的害羞無措,會讓他莫名地抗拒去幼兒園。因此,開學前,家長應為孩子準備好兩套純棉質地、方便穿脫的(換洗)衣服,這樣能帶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一兩件安慰物品
所謂安慰物品,指的是孩子由于長時間接觸某些物品,對這些物品產生了較深的依戀,比如一個可愛的娃娃,一個玩具等。去幼兒園帶上這些物品,會大大緩解孩子對陌生環境的緊張。
6、做“放手“型的家長
有的家長會因為孩子在幼兒園沒有像家里一樣“精細”的照料而產生擔心,害怕孩子在幼兒園的伙食不夠營養;害怕老師不會提醒孩子喝水;害怕老師在處理事情上存在偏心。
其實,家長在所有入園準備中最應該做的就是:建立與老師的信任,相信他們的專業能力。大家要相信——老師們經過多年系統的學習與培訓,在照顧和教育孩子方面他們是專業的!
入園,是孩子從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步。
這一步,既是他們的成長,也是家長的成長。
孩子離開原來的環境,進入幼兒園,可以擁抱更大的世界,獲得更多寶貴的成長機會。
所以,家長無需過分擔心和焦慮,只要擺正心態,提前做好準備,給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勵就好。
讓我們一起期待孩子入園后的快樂新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