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總是在不知不覺中長大了,下半年的入學季,又會有一批哭著吃奶的小娃娃第一次走出家門,進入團體生活。
都說“兒行千里母擔憂”,寶寶入學的時候,父母的心情和寶寶一樣惶恐不安,想著寶寶哭沒哭,睡沒睡,能不能照顧好自己。
突然來到陌生環(huán)境,寶寶不適應很正常,其中更雪上加霜的是,寶寶沒有自理能力。
之前我們幼兒園里有一個3歲的寶寶,第一天入園,一天就換了3條褲子,后來媽媽準備的褲子全尿濕了,只能給家長打電話來送衣服。吃飯的時候不會用勺子,全程只能老師喂,后來我只能委婉的對家長說:“寶寶還有些小,最好過段時間再來”,其實我的言外之意是:最好讓寶寶學會了自理本領(lǐng)再來。
幼兒園里的老師,平均下來一個人需要照顧5個左右的寶寶,如果有一個寶寶不會吃飯,也不懂上廁所,那就會忽略其他的寶寶。從我們幼兒教師的角度來看,寶寶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是順利入園的前提。
媽媽需要提前教會寶寶哪些本領(lǐng)?
1. 自主吃飯
1歲左右的寶寶就會模仿大人,用勺子來挖碗里的食物并送到嘴里,想自己“吃飯”,這是訓練寶寶自己吃飯的最好時機。
最開始入園的時候,寶寶學到多少知識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能好好吃飯,適應幼兒園的節(jié)奏,上幼兒園前,讓家長喂飯的習慣一定要改掉。
哪怕寶寶會弄撒、弄臟也不怕,寶寶獨立吃飯才能攝入充足營養(yǎng),幼兒園老師雖然會照顧寶寶們吃飯,但是孩子太多了難免顧及不過來。
2. 午睡習慣
阿默斯特馬薩諸塞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午睡可以幫助學齡前兒童鞏固上午學習的內(nèi)容,有助提高學齡前兒童記憶力。
孩子經(jīng)過一上午的活動消耗大量體能,睡一個午覺有助于精力恢復,每個幼兒園對兒童午睡有相關(guān)規(guī)定,通常為1~2個小時。
幫寶寶提前養(yǎng)成午睡習慣,在幼兒園時會更容易入睡,有利于寶寶融入集體,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節(jié)奏。
3. 會表達“上廁所”
讓寶寶能理解并表達想上廁所的感覺,是寶寶能上幼兒園的重要前提。否則會天天麻煩老師給換褲子,很多幼兒園都拒收這樣的寶寶。而且,這種行為也過于羞恥,寶寶不可避免的會被同學嘲笑,形成心理壓力。
孩子到一歲半左右才會形成規(guī)律的大小便,此時要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
當家長看到孩子憋紅小臉即將拉臭臭時,及時將他帶到馬桶上,并反復強調(diào)便便要來這里。
媽媽應該讓孩子理解,當身體出現(xiàn)特殊感覺,就需要上廁所,當自己想上廁所時,要大聲地告訴老師,不要害羞要勇敢。最后,還要讓寶寶戒掉尿不濕,教會寶寶如何正確使用各種型號的馬桶,在給寶寶選擇褲子時,不要選擇太復雜的款式,要便于寶寶穿脫。
對于爸媽來說,孩子是自己最大的驕傲,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自己。每個爸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在團體中脫穎而出,那么,
寶寶入園前,媽媽要不要提前教知識?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兒童記憶力在6個月就開始顯現(xiàn),2~5歲的孩子已經(jīng)可以記住一些抽象的概念,如顏色、數(shù)字、字母, 運用“重復”的記憶手段,是這一時期孩子增強記憶的關(guān)鍵。
為了讓寶寶適應課堂,形成學習意識,在家里時媽媽就要教給寶寶一些簡單的唐詩,兒歌,還可以讓寶寶復述故事,培養(yǎng)他的學習能力。
當寶寶能順利完成背誦任務(wù)時,媽媽要適時夸獎寶寶,引起寶寶對學習的興趣。
幼兒園對于寶寶來說是一個新環(huán)境,要想盡快的適應團體生活,需要做好一些物品準備,那么,
寶寶入園,媽媽應該準備哪些東西?
1、帶一個寶寶特別喜歡的小玩具
玩具的大小要適中,也可以是益智的小玩具,不僅可以與小朋友分享,迅速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也可以讓寶寶在陌生的環(huán)境里有一個自己熟悉的物品,適當減輕分離的焦慮。
2、帶個小書包,并做上標記
寶寶背著小書包去上學更有儀式感,包包不需要太大,做上一個有個性的標記,可以避免被拿錯。
3、換洗的衣物及小毛巾
寶寶可能因為如廁不熟練、出汗等原因,而經(jīng)常把衣服弄臟,一天換三四次衣服都很正常,多準備幾件干凈的衣服、內(nèi)褲、襪子、小毛巾等總是沒錯的。
4、室內(nèi)鞋與跑鞋
不管是室內(nèi)鞋還是跑鞋,都要選擇柔軟舒適,防滑的款式,以免摔跤。
5、名字貼
媽媽們要提前把寶寶的個人物品都貼上名字貼,以免無意中拿錯。
6、水杯
剛?cè)ビ變簣@的寶寶特別容易苦惱上火,所以一定要給寶寶帶個水杯,適當?shù)暮赛c水。
溫馨提示:
寶寶初上幼兒園肯定會有不適應,媽媽要與幼兒園老師及時溝通,了解寶寶在幼兒園的動態(tài),如果寶寶反應過激,就要考慮暫緩入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