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P教育作為一套已經在西方發達國家成熟發展并普遍運用的幼兒教育理念,其兒童教育培養模式的科學性已經得到廣泛印證。DAP的教育理念來源于現實問題,由美國幼兒教育協會(NAEYC)于1986年針對幼教小學化的問題提出,提倡適宜性教育是德培(DAP)理論體系的最大特點,其中,年齡適宜性即教育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什么階段要干什么樣的事兒”,正面駁斥了當時在美國社會普遍存在的提前教育、過度開發、幼兒階段盡早教授小學課程等觀念,揭露了美國教育體系中幼教小學化的亂象。
除了年齡的適宜性,個體適宜性、文化背景適宜性也隨著DAP教育的發展被逐漸加入到適宜性的教育體系中,強調要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給予有針對性地方向性指引,教育培養目標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礎之上,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對于兒童的成長期待,都要符合兒童個體的特點,培養方法要考慮到兒童文化背景的適宜性,順勢而為,讓孩子最終成為他想成為的那個人,實現屬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
而在現階段的中國,由“四個大人帶一個孩子”的家庭現狀衍生出一系列兒童教育問題,由過度溺愛到兒童的過度開發,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全腦開發課程給兒童造成了巨大壓力,不僅壓抑了孩子的天性,也讓兒童在各種混亂的教育體系中迷失自我,完全失去了方向,甚至造成了兒童成長焦慮,以孩子的痛苦為代價換取家長內心的短暫滿足。
國內學者早已經意識到這種問題,也已經預見到這種問題將給中國教育帶來的影響。2004年,在國內學者的大力引入下,DAP教育進入中國,開始在幼兒教育領域傳播。同時,隨著一系列負面案例的出現,幼教小學化、全腦開發等問題開始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虎媽貓爸》電視劇描繪的場景引起中國家長的共鳴,而信息的便利化也讓80、90后家長逐漸意識到兒童適宜性培養的重要性,他們開始停下來關注自己的孩子,并試著以朋友的姿態與孩子友善地交流,傾聽孩子的心聲。
2015年我國幼兒教師招聘考試中,出現關于DAP發展適宜性實踐的考試命題,徳培DAP的適宜性實踐理念和思想開始在中國學前教育界掀起改革的浪潮。2016年兩會期間再次特別提到幼教小學化的問題,可見社會對于改變中國幼教傳統詬病的決心,而DAP的觀念直擊中國幼教要害,符合新時期家長需求,已成為現階段引領中國幼教改革的風向標。由此可見時代越發展,德培(DAP)幼兒教育體系的先進性就會進一步凸顯出來,合理利用德培(DAP)理念必將對改變我國目前教育現狀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