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段視頻火爆網絡。視頻的主人公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公辦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高的校長張桂梅。這所學校的孩子都來自云貴山區,華坪女高的職責就是為他們保駕護航。
孩子們雖家庭貧困,但卻很爭氣,連續十年高考綜合上線率達到100%,從這里走出去的女孩兒總共有1804名,堪稱是貧困地區的奇跡之校。就是這么一所女子學校,首次上熱搜竟然是因為校長的“發言不當”。
視頻中,校長張桂梅對著一位走出大山后又重回母校捐款的女學生發了火,其中有這么一句話:“滾出去,我不接受你的捐款!我們辛苦供你(上學)到現在,你反倒當起了全職太太,請你出去!”
在被張桂梅拒絕后,女學生紅了眼,問校長是否嫌她無能,張桂梅校長毫不猶豫的點頭,“是,女人要靠自己,靠男人就是無能。”
這些話聽著偏激,但聽完張桂梅校長的理由后,網友卻鼓起了掌。
女校長為什么不贊同全職太太?
1、全職太太是在向下走
女生學知識,接受好的教育,并不只是為了當一個全職太太。當了全職太太的女生,她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得不到有意義的提升,相反,反而把自己的個人幸福交給了另外一個人。沒有自我的人生,是很可悲的。
女人的價值并不應該只是”相夫教子“。
2、與社會脫節
“你在家當全職太太,什么都靠男人,過幾年與社會脫節了,生意上提不出意見了,你在家就像個模特,擺著看。”
張桂梅校長在日常生活中,見到很多全職太太最后要么一無所有,要么委屈求全。一般十幾年不到,男人在外面就開始有了”新情況“,缺乏獨立能力的女人已經與社會脫節,想出去工作,不是狀態不對,就是內心恐慌,為了生活,只能委曲求全。
《2019年度中國家庭孕育方式白皮書》中的數據顯示,中國年輕父母全職在家的比例逐漸上升,占比58.6%;其中95后全職媽媽占比已達到82%,而她們大都集中在低線城市。這也就意味著,這些95后全職媽媽,要么沒有受過高等教育,要么就是剛出校門就結婚生子,根本沒有去過職場一天。如果讓他們離開家庭,出去工作,應該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不要犧牲自己的事業去成全家庭,孩子不是非要女人帶,不要理所當然去犧牲。”
也有網友提出反對意見:全職太太也是有社會價值的,要不然為啥在日本,全職太太就是一種職業選擇呢?
國情不同,法律不同!
日本的全職太太有法律保護,不僅能夠直接拿到丈夫的工資卡,而且丈夫的公司還會為其繳納五險一金,更何況,離婚時所獲得的巨額賠償與贍養費,還能分享丈夫的巨額退休金。
這些對全職太太的保障,中國是沒有的。
在得不到任何保障的基礎上談全職太太的社會價值,這是很可笑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大多數全職太太還面臨著“喪偶式育兒”,自己帶娃壓力大的同時,也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影響。
全職太太下的“喪偶式育兒”,培養出的孩子大多分為兩種:
1、懂事到讓人心疼。
對于他們來說,父愛的保護傘是奢侈的,沒有傘的孩子只能全力奔跑。很多爸爸會說:“有事兒找媽媽,讓媽媽保護也是可以的”。母愛不能代替父愛,往往父愛能給孩子更多安全感,使得孩子的情緒和心態都比較穩定樂觀。
在很多“喪偶式育兒”的家庭里,一副“關我屁事的”爸爸,通常會“挑刺”全職太太的育兒方式。
“你為什么要吼孩子,好好說不行嗎?”
“孩子怎么感冒了?你是怎么看孩子的?”
“孩子脾氣差,調皮搗蛋,都是你慣的!”
不參與育兒人的,有什么資格指手畫腳?因為你不管孩子,當然不用吼,也不用承擔責任。
孩子經常感受不到父愛,還得接受這種“育兒大辯論”的負面影響,只能被逼得獨立、懂事兒。
2、調皮搗蛋,無法無天。
父親在家庭中通常代表著“權威”。長時間的權威缺失,會讓一些孩子無所顧忌,沒有敬畏感,常常犯錯,為所欲為。
有數據表明,小時候缺乏父愛的孩子,犯罪率比普通孩子高2倍,其中,女孩長大后成為單身母親的可能性,比普通女孩要高出3倍。
由此可見,父親這個角色,對孩子的一生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我并不反對女性做全職太太,但我不提倡”喪偶式育兒“。
爸爸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稀缺品。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爸爸?
1、愛媽媽,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爸爸愛媽媽、尊重媽媽,不會經常惹媽媽生氣,無需講多少大道理,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爸爸與媽媽的相處方式,會讓孩子從中找到自己與其他異性相處的方式,學會如何去愛,去尊重另一半。
德培DAP指出,要給孩子創造一個關愛培育型的氛圍,呵護孩子健康向上成長。如果父母經常吵架,對孩子的心理傷害很大。孩子天然都是愛媽媽,想保護媽媽的,如果爸爸做不到,孩子可能就會替代這個位置,安慰保護媽媽,甚至和爸爸做對動手。長此以往,就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
2、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爸爸玩著手機,卻要孩子認真寫作業。
爸爸窩在沙發里,卻讓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這就是對牛彈琴!
爸爸要以行動和語言給孩子注入陽光的正能量。
3、不要居高臨下
父親在帶娃的過程中,很容易沒有耐心。孩子一不聽話,嗓門提高了,臉色難看了,甚至還想著動手。
打的結果就是,孩子屈服,孩子反抗,兩條路都是極端。
孩子雖然是孩子,但也有自己的思想。用平等的方式去看待孩子,父親才會理解和認可孩子,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4、增加互動與交流
很多孩子在給爸爸興致勃勃的講幼兒園的趣事,但爸爸不是以太忙給拒絕了,就是玩著手機,嘴里隨意的敷衍著。孩子感到無趣,時間久了,也就不再找爸爸了。
在陪伴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多一些身體上的接觸,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頭,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擁抱孩子等等。孩子感受到了,你是與他同在的,就會更愿意與你親近。
父親們忙于事業固然辛苦,但也別忘了家中的孩子。家庭教育是父母兩個人的事情,爸爸們積極參與進來,別讓我們的孩子只找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