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學前兒童在語言和認知能力上的限制,很多孩子在有情緒波動或是情感需求的時候,很難用合適的語言或是方式來表達出來,因此就會造成很多家長、老師對兒童這種情感上的需求 有所忽視或是誤解。但是情緒的波動和情感的需求無論對于兒童還是成人都是正常的,值得被尊重對待的。同時,如果成人在孩子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時,能夠傳達一種堅定的態度,孩子們則會更愿意表露自己的內心世界,不會因為對自己有某種情緒而感到羞愧內疚,從而家長和老師們可以在第一時間捕捉到孩子們的情緒變化,并可以開展宜的內心引導。
德培(DAP)教育要求老師,首先必須要檢查自己對待情緒的態度,為了能夠真誠地接納孩子們的情感需求。同時運用積極的傾聽技巧,來識別兒童那些語言表達和非語言表達的情緒,并將他們的理解再反饋給兒童。在識別兒童情緒的過程中,老師們會在傾聽孩子們的表達中也不斷做出“有根據的猜測”,如“聽起來你感覺。。。”這種不斷反饋信息,引導孩子可以更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情緒。比如下面一則發生在美國德培(DAP)課堂的真實例子:
某位教師有天早上發現來到幼兒園后塞布麗娜(Sabrina)一直無精打采地在一個人玩。老師便去詢問塞布麗娜為什么今天看起來有些不開心,塞布麗娜用稚嫩的語言斷斷續續地說出爺爺昨天突然發作心臟病被送到醫院的事。老師便問她:“看起來你非常想念你的爺爺,是嗎?”塞布麗娜回答:“是的,但他們不讓小孩進醫院。”老師繼續問到:“看起來你真的很想念他。這件事情讓你感到有些害怕嗎?”塞布麗娜卻說:“昨天晚上我奶奶哭了。”老師便繼續猜測到:“所以這讓你感到很難過吧。”塞布麗娜在老師的引導下發現自己是悲傷情緒的事實。老師開導她道:“在我們親人生病時,我們確實都會很擔心、悲傷。但是我還是希望能找到方法可以讓你開心一點。給爺爺寫個便條怎么樣?這樣即使你不能去醫院,也可以讓他感受到你在身邊陪著她。而且你也可以給你奶奶寫一些安慰她的話讓她不再悲傷。”老師的提議讓塞布麗娜一下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她高興地提議到是否可以讓老師代她完成這些。
在這個例子中,這位老師先是不斷用“有根據的猜測”和引導性的問題來讓塞布麗娜真實地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并在老師和塞布麗娜都發現這種情緒后通過提議讓塞布麗娜寫一些慰問便條來幫助她釋放自己的情緒并解決問題。孩子只有在情緒得以釋放后才能再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并樹立健康的情緒。但是設想一下,如果這位教師忽視了塞布麗娜的情緒并強迫她參加到集體活動中,塞布麗娜的情緒沒法得以用合適的方式發泄出來并解決她對家人的擔憂,那么這種不良情緒的堆積產生的后果將很難想象。
因此,德培(DAP)教育一直以來堅持倡導教師要積極傾聽、接納孩子的情緒,并用合適的方式引導孩子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幫助他們找到一個合理的情感宣泄口然后再塑造一個健康的情感世界。培養孩子的情感控制能力是每一個遵循德培(DAP)教育理念的教師不斷追求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