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愛打招呼,其實是孩子在生人面前趨避性的個性特質,除了后天父母的禮貌教育,對于年幼的孩子更多的還是遺傳因素。天生較不怕生的孩子,通常能順著大人的要求,靦腆地輕聲說“阿姨好”,但天生個性較為內向、敏感的,對陌生人心生戒備,要對一個見都沒見過的陌生人表示友好和開放,往往內心要經歷一番痛苦的掙扎。
很多家長對于怕生的孩子大多都是責備的態度,認為這是一種不能“成大事”膽小或是不懂禮貌的表現。但其實小孩子對于陌生人的畏怯,是一種與生俱來自我保護的能力,德培(DAP)教育一般將這種現象稱為“陌生人焦慮”,這種焦慮就是我們常說的缺乏安全感。“陌生人焦慮”讓孩子只接近對他成長有利的人,讓自己與那個人產生情感上的連結和依附,并從那個依附里發展安全感。而在幼兒階段的警戒,對于孩子今后學會分辨他人、信任他人的能力養成有著重要意義。
幼兒需要時間去觀察陌生人,如果得不到成人的認可,或是聽見成人一再說自己無禮、不對時,就會產生罪惡感,孩子會覺得是自己不夠好。反抗不依,那就是自己不好;依樣順從,也因為自己的感覺有錯,還是不好。這樣兩難的境況和無論選擇哪種都會產生的罪惡感,會從根本上瓦解孩子的安全感和自尊心。德培(DAP)教育認為,自尊心是一個人對自我的肯定,當一個人有足夠的自尊心時,就會自重、自愛、自我尊重,并覺得自己會受到別人的尊重和喜愛。如果一個從小就活在父母的責備中,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的孩子,長大后,也許難以相信別人是喜歡自己的,因此就會害怕交際,變得更加畏畏縮縮。不僅如此,自尊心弱也跟缺乏自信有一定關系,假如孩子一直被父母當眾責備,尤其是當著陌生人的面指責自己,也許長大后會害怕接受生活的挑戰。同時傷害孩子的自尊,也會使孩子難以正視自己的想法、情緒和感覺。長此以往地發展,孩子們日后也不會正視他人的想法、情緒和感覺,這樣便會更加打擊孩子的社交能力。
那么如何教會孩子順利地和別人打招呼?德培(DAP)教育提出了以下方式可供家長參考:
1、三歲以上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辨別性別、辨別年齡的能力,而且也具備了一定的語言交際能力。這時,成人的教育方法要得當,不要對孩子過分保護,尤其是在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面前,要鼓勵孩子懂禮貌、敢講話,堅持要孩子招呼人,并告訴他招呼人才是懂禮貌的好孩子。
2、不能因為孩子不愿招呼人而不帶孩子外出。成人外出時應盡量攜孩子,讓孩子和成人一起參與社交活動和人際交往,并且鼓勵孩子接觸陌生的環境。要注重在實踐中培養孩子的良好的禮貌行為習慣,而且成人要做好孩子的表率,遇到熟人或孩子不認識的人主動有禮貌地打招呼,然后再向孩子簡單介紹,讓孩子主動地招呼人。
3、當孩子不愿招呼人時,不要說“這孩子不懂禮貌”,應該對他表示關懷、愛護,并且陪同他尋找方法,主動開口招呼人。給予示范和提醒,但一定不要強迫寶寶打招呼。在見到陌生人時,提醒寶寶打招呼,比如“寶寶,給叔叔打個招呼吧!”但是,不要期待寶寶在你的提醒后就做出具體行為,只是單純的提醒而已。如果不選擇提醒的方式,媽媽也可以假扮寶寶的身份,以寶寶的語氣跟陌生人打招呼。比如“寶寶,我們跟叔叔打招呼啦,我們問叔叔好!”總之,父母可以給予示范和提醒,但一定不要強迫寶寶打招呼。
4、對于膽小羞怯的孩子要多加關心,還可以使用一些技巧來幫助適應他人與環境,如事先將可能見到的生人的相貌、特點告訴孩子,并了解孩子心中的憂慮、盡可能給孩子提供一些咨詢,讓其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5、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成人應試著去發掘孩子的獨立天賦,在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面前,讓孩子自己判斷該怎么招呼陌生的人。當孩子獲得成功的經驗時,自信心自然會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