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jié)氣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
每一個都值得我們好好講給孩子聽,
讓他們感受背后的故事及習俗。
一年之計在于春,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jié)氣。
“立”是“開始”的意思 ,
“立春”即為孟春時節(jié)的開始。
這一天,
可以帶著孩子做些什么呢?
趕緊一起來看看吧。
立春·知道
正月節(jié),立,建始也,
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xù)于此,
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
立春,是一年之始,
也是春季的開始。
過了立春,
萬物復蘇生機勃勃,
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但是,
立春≠入春
雖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于上升、增多,
但余寒未盡,
對于全國大多數(shù)地方來說,
陽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春天,
并沒有真正到來。
立春·三候
古代把一年分為24節(jié)氣72候,
一候是5天,
3候就是一個節(jié)氣。
立春有三候,
一候東風解凍
說的是東風送暖,
大地開始解凍。
二候 , 蟄蟲始振
冬眠蟄居的動物快蘇醒了。
三候 , 魚陟負冰
河里的冰開始融化變薄,
魚游到水面上好像背著冰塊一樣。
立春·諺語
一年之計在于春
寓意:要在一年開始時多做并做好工作,為全年的工作打好基礎。
立春天氣晴,百事好收成
寓意:如果立春這一天天氣晴朗,一定會有一個好收成。
吃了立春飯,一天暖一天
寓意:立春以后,天氣會逐漸暖和起來。
立春·詩歌
《詠柳》(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涼州詞》(唐代)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立春·養(yǎng)生
春捂秋凍,別急著脫下棉襖。
春捂的要領是“下厚上薄”,
更注重加強下半身的保暖。
孩子鼻頭發(fā)涼,就可以適當加衣;
后背汗?jié)瘢欢ㄒ皶r更換,避免吹風。
“春困”使人身體疲乏,精神不振,
應保證充足睡眠、作息規(guī)律,
適量運動、少熬夜,
多食含維生素B族的食物。
立春·習俗
咬春
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
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民間“咬春”的另一種食品是蘿卜。
因為蘿卜味辣,
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
打春牛
“打春牛”又稱為鞭春,
是迎春儀式中的重要一步。
“春牛”用木頭和土塑成,祈求豐收。
一打“風調(diào)雨順”;
二打“五谷豐登”;
三打“國泰民安”;
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向往和追求。
迎春
迎春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
儀式雖不如古代那么隆重,
但仍會用一些特殊的方式迎春,
比如掛風車、踏春等。
天氣漸暖,日照漸長,萬物復蘇,
自古以來,
立春就是一個重大的節(jié)日,
家長可以給孩子講一講這些習俗及故事,
讓孩子充滿儀式感的對春天說一聲:
你好,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