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3月15日)8點,
打假晚會將如期與大家見面。
相比較那些食品、服務等,
我們更應該關注孩子身邊的“假爸媽”。
究竟什么是“假爸媽”?
今天就打假揭露一下“假爸媽”的“罪行”。
罪行一:凡事包辦,剝奪自主性
每個孩子都是爸媽的心頭寶,
爸媽在給孩子無微不至關懷的時候,
經常把握不好度,
甜蜜過頭的愛只會把孩子淹沒。
很多爸媽習慣性的包辦一切,
洗手、吃飯、上廁所,
恨不得所有事情都替孩子做了。
這樣的“假爸媽”,
剝奪了孩子獨立自主成長的機會,
被愛牢牢束縛的他們,
怎么還能飛得更高更遠呢?
罪行二:管束太多,疏遠世界
“別碰”、“別摸”、“危險不能去”,
是”假爸媽“們的三大口頭禪。
生活中存在安全隱患是必然的,
但這并不是阻擋孩子探索世界的理由。
以“愛”之名把孩子束縛在象牙塔里,
只會離這個真實世界越來越遠。
生活中的小磕小碰,
可以讓孩子更直觀的學會如何保護自己,
慢慢學會用更安全的方式去認識這個世界。
“假爸媽”們,
請放下手中的保護傘,
給孩子多一些探索的時間和空間。
罪行三:敷衍陪伴,走形不走心
孩子想要的陪伴,
并不只是爸媽安靜的坐在身邊,
而是有溝通有交流的陪伴。
但很多“假爸媽”通常是,
用一部手機,一臺電視,
來“打發”纏人的孩子,
而自己則沉浸在其他事情當中。
這種形式上的陪伴,
仍舊會讓孩子內心有缺憾和空缺。
爸爸媽媽們,
請放下手頭的工作與手機,
用心與孩子玩一次游戲,
看一部動畫片,
哪怕一句話不說,
孩子也能感受到真誠的陪伴。
罪行四:強加控制,“乖乖聽話”
生活中很多爸媽都以“乖乖聽話”,
作為評判孩子的標準。
每個孩子都是多面且獨一無二的,
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不同,
讓孩子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個性。
控制欲爆棚的“假爸媽”們,
請不要給孩子的成長設定“模型”
讓他們努力成長為獨立自主的“小大人”。
罪行五:打擊教育,摧毀自信
穿衣服慢時:
“你太慢了,過來我給你穿!”
吃飯掉了時:
“怎么吃得哪都是?!還是我喂你吧”
這些話是不是很耳熟?
你習以為常的話語,
正在無形中一點點摧毀孩子的自信。
幼兒園里的孩子也需要培養自信嗎?
在人生的每一階段,
人都需要被認同、認可。
幼兒園里的孩子充滿了好奇與探索欲,
出現差錯或不合理的情況很正常,
爸爸媽媽們可以提醒孩子注意,
給予鼓勵與肯定,
這樣在孩子的心里就會埋下勇氣的種子,
以后遇到再大的挑戰,
都有信心與勇氣去面對。
教育孩子本身就是自我再教育的過程。
幼兒園打假揭露的這些“假爸媽”,
請給孩子多一些陪伴與正確引導,
讓他們可以成長為最好的自己,
也讓自己努力成長為合格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