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京華合木幼兒園小班來了一個特殊的新生,他叫胖胖,他最大的興趣愛好便是模仿孫悟空的一言一行,甚至認為自己就是孫悟空,擁有和孫悟空一樣神通廣大的能力。胖胖每天帶著金箍棒來幼兒園。他認定自己就是孫悟空,把打妖除魔視為己任。一天,一個小朋友帶著奧特曼的面具在后院里玩,被胖胖追打得滿院跑,說是要打妖怪。平時胖胖的一言一行也都模仿孫悟空,與小朋友發生沖突就說:“看俺老孫怎么收拾你!”回家時則會對老師說一句:“師父,老孫告辭了!”
其實胖胖的這種模仿行為并非是個例,而是兒童在幼兒早期都會出現的普遍現象。在幼兒早期,兒童會用一些實際的、可看到的特質來形容和定義自己,比如“我很強壯”或是“我跑得很快”,并且這些形容往往是過度積極正向,夸大其詞的。這種夸張的形容體現了兒童在幼兒階段,由于大腦思維的局限性,難以將現實自我(actual self)和理想自我(ideal self)完美地重疊在一起。這種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如果無法及時引導兒童正確認識自己,那么會讓兒童陷入身份認同危機(identity crisis),甚至會出現過度自卑、自負等極端情緒。
因此基于兒童這種在幼年時代特殊的身份認同敏感期,德培(DAP)教育要求老師不能用直白的語言直接打壓兒童這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和認知,維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老師要用鼓勵的方法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自己的特點,通過跟同齡孩子的對比和各種實踐活動,讓孩子不斷認知真實的自我,幫助孩子一起縮小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陪伴孩子共同渡過這段身份認知的敏感期。而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會不斷增強對自我的認識,“我”的概念會在孩子心中不斷強化,所以對于胖胖來說,過一段時間后他可能就不再會認為自己是孫悟空,而會堅定地認為“我就是我”。所以面對這個時期的孩子,德培(DAP)教育規范老師的言行,不強行扭正孩子的認知,用“你不是孫悟空,你沒有他那種能力”這種直接的語言打擊孩子的自尊心,而是用“你為什么不去試試看你自己可以做什么事呢?除了七十二變,你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完成什么呢?”這種語言引導孩子參與日常的課程活動,在體驗式學習中找到真我。在守護兒童自尊心的同時,杜絕過度自卑、自負等負面情緒的萌芽。
指引孩子找到正確的自我,做最好的自己一直以來都是德培(DAP)教育的核心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