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熱,
而夏至也如約而至。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里面蘊藏的知識,
是孩子學之不盡的財富,
每一個節氣,
都值得仔細講給孩子聽。
都說,
大自然是孩子最棒的科學入門教材,
節氣是古人結合自然特點總結出的一套規律。
今日夏至,
爸爸媽媽和老師,
可以把夏至背后的知識講給孩子聽。
夏至·來源
夏至,“至”是“極”的意思,
此時太陽直射地球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
幾乎直射北回歸線,
所以此時北半球,
白晝最長,夜晚最短。
“夏至”并非指夏天來到,
而是盛夏的起點。
更有意思的是,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
最早被確定下來的節氣。
夏至·三候
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
“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
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
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
二候:蟬始鳴
雄性的知了,
在夏至后因感陰氣之生,
便鼓翼而鳴。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
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見,
在炎熱的仲夏,
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
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夏至·夏九九歌
很多小朋友知道: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的“冬九九”兒歌,
但卻很少知道“夏九九”。
“夏九九”以夏至為起點,
每九天為一個九。
可以把“夏九九”兒歌教給孩子: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離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汗濕衣服透;
五九四十五,樹頭清風舞;
六九五十四,乘涼莫太遲;
七九六十三,夜眠要蓋單;
八九七十二,當心莫受寒;
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夏至·習俗
夏至餅
這是江南的食俗,
搟面為薄餅,烤熟,
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
祭祖后食用,
或分贈親友,
俗稱“夏至餅”。
夏至面
“冬至餃子夏至面”,
“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天”的說法,
足以彰顯夏至吃面的習俗。
南方的面條品種多,
如陽春面、干湯面、肉絲面、
三鮮面、過橋面、麻油涼拌面等,
而北方則是打鹵面和炸醬面。
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
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夏至·詩歌
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唐·白居易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水國多臺榭,吳風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鄉俱老矣,東望共依然。
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
齊云樓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
宋·范成大
石鼎聲中朝暮,紙窗影下寒溫。
踰年不與廟祭,敢云孝子慈孫。
夏至后得雨
宋·蘇轍
天惟不窮人,旱甚雨輒至。
麥乾春澤匝,禾槁夏雷墜。
一年失二雨,廩實真不繼。
我窮本人窮,得飽天所畀。
奪祿十五年,有田潁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獲中自愧。
余功治室廬,棄積沾狗彘。
久養無用身,未識彼天意。
二十四節氣雖然與大自然密切相關,
但很多孩子并不能,
真真切切的體驗其中的奧秘。
爸爸媽媽和老師,
可以通過講故事、讀書、做美食的方法,
來讓孩子逐漸形成關注自然、
敬畏自然的生命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