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3年,趕上幼兒園普惠政策,很多幼兒園投資人表示“艱難”,尤其是普惠幼兒園生存更艱難:財政補貼不足、教師流失、發展難以為繼……甚至還有的普惠幼兒園在虧本經營。
在疫情下,普惠幼兒園如何才能不成“普虧”?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
普及普惠性幼兒園是個好政策。和相對高收費幼兒園作對比,它是具有公益性且質量有保證的幼兒園,收費實行政府定價或接受政府指導價,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老百姓生活消費水平而定,是百姓家門口的上得起的幼兒園。
雖然截止到2020年,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5.2%,較2016年統計以來增長17.5個百分點,但政府和幼兒園雙方都承擔著很大的壓力。尤其是民辦園轉普惠園的難題更為切膚。
一方面,普惠性民辦園收費執行政府限價,轉普惠后,幼兒園不得不大幅降低收費;另一方面,普惠性幼兒園所獲財政補貼,并不足以覆蓋降費所帶來的資金缺口。不少業內人士擔憂,如果普惠幼兒園大規模倒閉或退出,學前教育的學位供給不足將更加凸顯,政府將投入更大財政資金來增加新園及其學位。
虧本的買賣干不長久,這是最樸素的規律。幼兒園收費高低,與其規模以及人工成本相關,也與市場的開放度相關。普惠幼兒園市場的門檻高低,與一個地區的嬰幼兒的數量相關,這其中的比例關系應該是一個常數,有關方面在壘砌這道門檻時,應該參考這些常數,由此估摸出幼兒園的大致數量,使其既有競爭,又不致使普惠變普虧。
另外,為了讓普惠幼兒園不變成“普虧”,幼兒園自身還要提升教學質量,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學前教育質量。如此,才能在評級中占優勢,以此來獲得更高級別的補貼。這對于孩子、幼兒園都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