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家長都盼著孩子能早睡早起,入園不遲到。但每天晚上,眼看時鐘已經過了22:00點,“充電5分鐘,續航10小時的娃”,依然兩眼放光,四處蹦跶,完全不想睡。
從無法結束的游戲:“爸爸媽媽,來抓我呀!”到上床后的各種折騰:“我要喝水/尿尿/聽故事/聽歌/親親抱抱舉高高……”孩子晚上睡不著,早上不想起,上幼兒園總是遲到。
你家孩子的睡眠生物鐘,讓你“上火”了嗎?
晚上不肯睡覺,早上不肯起床,這是很多孩子的通病。它不僅會影響正常的入園秩序,長此以往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會帶來諸多危害。
(一)睡眠不足的危害
危害1:導致孩子的身體免疫力下降
美國圣約瑟夫大學心理學和兒童睡眠學教授朱蒂·明德爾博士就曾提出,5歲的孩子每天應該睡足11小時15分鐘。
3—6歲的孩子正處于身體和智力急劇增長的階段,所以要保證每天睡眠時間大概為12-13小時,充足的睡眠不僅可以消除疲勞,還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力。
孩子晚睡導致睡眠不足,第二天就很容易出現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全身乏力等不良狀況。
危害2:影響孩子的身高增長
孩子的身高與內分泌有很大的關系,人腦中下丘組織會分泌一種促進兒童發育的生長激素,而它分泌的時間主要集中在晚上10點至凌晨1點。
在孩子熟睡后60—90分鐘內,這種分泌物會明顯得到增加,大概占到全天分泌量的50%—70%。如果孩子長期晚睡(晚上10點以后睡),必然會影響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對孩子的身體發育不利,尤其會影響孩子的身高。
危害3:影響正常的入園秩序
晚睡的直接后果是孩子早上起不來,上幼兒園經常遲到。當家長把遲到的孩子送到班級時,很可能教師的教學活動正在進行。
于是,教師不得不暫停自己的教學,抽身出來接待遲到的孩子,班級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也會隨之轉移。這個過程,打亂了教師的教學節奏,讓整個班級的教學活動都受到干擾。
(二)如何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
想調整好孩子的作息時間,建議做到以下幾點,可以成功馴服“夜貓子”。
NO.1父母以身作則,調整睡眠觀念
晚上8、9點的時候,很多父母自己還在刷手機、玩電腦,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就習慣晚睡。
父母要有意識調整晚上的時間,早一點吃晚飯和帶孩子游戲,早一點給孩子洗漱,這樣才能盡早熄燈,為孩子營造合適的睡眠氛圍。
就具體時間而言,一般建議八點前結束游戲,八點開始洗漱,保證八點半上床給孩子講睡前故事,這樣九點左右孩子就能入睡啦!
NO.2減少環境刺激,安排適宜的睡前活動
孩子在睡前需要一個刺激物較少的溫馨環境。很多孩子之所以晚睡,很大原因就是家里晚上太吵了,這些嘈雜的聲音會嚴重影響到孩子入睡。
父母一定要注意這些問題,在晚上9點之后,盡可能給孩子創造安靜的室內環境。比如把電視聲音關小,手機保持靜音或震動狀態,大人之間說話小聲一點等,還可以給孩子安裝光線柔和的臺燈,讓孩子進入房間就能產生朦朧的睡意。
家長不要在睡覺前過度刺激孩子,例如帶著孩子玩蹦床游戲、跟孩子在家追逐打鬧等,這些行為都屬于過度刺激的范疇,睡前最好不要玩。
為了讓孩子躺下之后,順利地進入夢鄉,父母應該有意識地為孩子安排一些有益睡眠的睡前活動。比如,給孩子泡個熱水腳,洗個熱水澡,讓孩子喝一小杯熱牛奶,為孩子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等。
家長還可以坐在孩子的床邊,繪聲繪色地給他講講故事,讓孩子在父母的溫暖陪伴中,自由穿梭于神秘而又有趣的故事海洋,慢慢進入甜蜜夢鄉。
NO.3溫柔、堅定地拒絕不合理要求
有一部分孩子到睡覺時間就變成了“戲精”,一會要講故事、玩游戲、看手機,一會要喝水、喝奶、吃餅干、上廁所,原本八點半就上了床,硬是拖到快十點才睡著。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崩潰,孩子難睡。但是作為教養的主體,家長一定要先判斷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如果合理,比如聽故事,喝水等需求,可及時滿足;但如果需求不合理,比如玩手機、吃餅干,或者無休止地要求講故事等,就明確態度,溫柔而堅定地拒絕,決不能無底線地妥協。
平時和孩子制訂相應的睡前陪伴規則,可以提前告訴孩子:每天晚上的時間是有限的,不能所有想做的事都做一遍,要有選擇、有計劃性地去做;晚上八點后不可以去小朋友家玩,會影響休息,不利于第二天早起;臥室是休息的地方,不是吃東西和打鬧的地方等。
NO.4讓孩子學會自我約束
很多時候,父母都幫孩子完成他們力所能及的一些事,這樣做的結果,使得孩子缺少了自律、自我約束的能力。孩子慢慢也養成依賴父母的心理,不知道什么是自己該做的事。
比方說,早晨時間寶貴,家長通常幫孩子穿上衣服、監督洗漱。這樣不僅讓孩子失去鍛煉生活自理能力的機會,也耽誤了時間。咱們不妨在前一天晚上睡覺前就讓孩子自己選好衣物疊好放在床頭,節省第二天找衣服的時間,洗臉刷牙等個人清潔行為也交由他們自己來完成。
只有讓孩子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習慣,才能讓孩子以更飽滿的情緒迎接新一天的幼兒園生活。各位家長,趕緊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