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碼下線,并不代表疫情離我們遠去。依靠自我力量共同抗疫的時刻到來了,我們需要了解如何做好個人防范,一旦被感染也需積極面對直到恢復健康。幼兒的健康更需要我們細心、用心筑起最后的一道防線!
一 傳播途徑
奧密克戎變異株雖然傳播能力更強,但它依然是通過以下三種途徑感染人:
經空氣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當感染者咳嗽、打噴嚏、說話、唱歌或深呼吸時,會從口或鼻中釋放出含有病毒的微小顆粒,被密切接觸者吸入或直接與人的眼、鼻或口接觸便可能造成感染。
氣溶膠能懸浮在空氣中或漂浮至1米以外,因此當人長時間停留在家、辦公室、醫院、影院等通風較差的室內密閉環境時,包裹病毒的氣溶膠可以通過人的鼻、口、眼等感染。
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后不洗手或未消毒便觸摸眼、鼻或口部而受到感染。
二 預防方法
外出時與他人盡量保持1米以上距離。
外出時正確佩戴口罩,家長要幫助1歲以上孩子選擇和佩戴大小合適的兒童口罩(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佩戴或摘下口罩前都要按照七步洗手法正確洗手,在不具備洗手條件時,也應使用手部消毒劑進行消毒;在室內或人群聚集地方不要摘下或用手去觸摸口罩。
不要帶兒童去人群密集場所、以及通風不良的室內或與他人長時間接觸。
長期居家時,應做好室內通風。在北方冬季,盡量選擇兒童外出活動時或每個房間單獨通風,避免感冒。
應避免接觸公共場所的物體表面,減少感染幾率。
堅持運動可以改善心情,增強體質。
咳嗽和打噴嚏時用彎曲的肘部或紙巾遮掩口鼻,并將用過的紙巾立即扔進封閉的垃圾箱,然后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消毒。
三 感染癥狀
兒童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株后,大多數癥狀較輕或無癥狀,常表現為輕度到中度發熱,少數高熱,可以有干咳等呼吸道癥狀,或者乏力、惡心、嘔吐或腹瀉等癥狀,多數在1周內消失。少數重癥肺炎常在1周后病情進展,出現精神狀態差、咳嗽加重、呼吸急促、低氧等癥狀,甚至出現呼吸衰竭。
嬰幼兒,尤其是2歲以內的嬰幼兒發熱后,如果出現拒奶或精神萎靡、嗜睡、抽搐等癥狀,應立即送醫院救治。
四 感染后治療
孩子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現發熱等癥狀,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
如何防護:兒童感染后,家長應注意將孩子與其他同住人分開居住,并保持距離;1歲以上兒童佩戴外科口罩、高危兒童可以佩戴N95口罩;感染兒童和家長應分開吃飯,清洗消毒餐具;家長在護理孩子時也應佩戴N95口罩,接觸孩子及其物品后應洗手和消毒;此外,家長及監護人也應監測自己的體溫,如出現癥狀也應及時隔離,休息。
如何照護:對于無癥狀或癥狀較輕的兒童,注意休息,清淡飲食,通常不用特殊治療,幾日后即可恢復;對于嬰幼兒,還應密切注意孩子的精神狀態和反應,當孩子出現哭鬧不止、拒奶等現象考慮及時就醫。
家庭用藥:我國尚無批準用于低齡兒童的抗新冠病毒藥物,主要對癥治療。當孩子體溫超過38.5℃或之前有過抽搐史的兒童,應及時給予退燒藥物治療,常用的退燒藥有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給藥時應根據孩子年齡和體重。如果是六個月以上的孩子,可以選擇布洛芬或者對乙酰氨基酚,二者任選其一,如果是兩個月以上且六個月以下的孩子,只能選擇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4-6小時用藥一次,24 小時內不應超過四次。
何時停藥:退熱藥物主要是緩解兒童癥狀,減少不適感,因此當孩子體溫穩定并低于38.5℃后可以不使用退熱藥(有熱性驚厥史患兒低于38℃),但仍應隨時注意孩子體溫和精神狀態,以免病情反復。
易發生重癥的高危人群包括先天性心臟病、慢性肺疾病、神經系統疾病、重度營養不良、腫瘤、肥胖、糖尿病或遺傳性疾病、免疫缺陷者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早產兒或新生兒等,家長應提高警惕,當孩子3-5天持續高熱不退,呼吸急促、精神萎靡、持續胸悶或胸痛或者病情加重時,應及時就醫。
抗菌藥物的使用:抗菌藥物用于治療細菌性感染,無抗病毒效果,只有在合并細菌感染時才會使用。因此,對于抗菌藥物的使用還是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家長不要自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