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節慶活動多了起來,幼兒的禮物收的也是應接不暇。很多家長也會發現幼兒為了得到自己心儀的禮物有點“說謊”的嫌疑,父母都不喜歡看到自己孩子說謊,特別是3歲幼兒的家長,第一次發現孩子說謊時,父母內心大多都是慌亂的。是不是幼兒學壞了呢?跟誰學的呢?怎么能一次性警示幼兒不再出現說謊的行為?
家長認為關于說謊這事有第一次就會有無數次,其實家長倒不必無此焦慮,我們明白關于說謊的緣由,自然就能掌握應對的策略。
首先,說謊是跟別人學的嗎?
研究人成長規律的發展心理學家首先對說謊行為提出了一個疑問:人天生就會說謊嗎?研究結果發現,兩三歲以前的孩子沒有能力說謊。說謊看似很簡單,其實它需要非常高級的思維能力。這種能力在人兩三歲,甚至三四歲以后才能具備。也就是說,在三歲左右之前孩子基本沒有能力撒謊。
所以說,家長發現幼兒“說謊”了,那么恭喜幼兒已經健康成長了,至少“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了。研究表示,幼兒開始說謊時事實上表示他們進入“自我意識萌芽”的發育階段。因為一個好的謊言,需要兩個關鍵能力,其中一個是心智理論,就是“我知道而你不知道”的能力,這是一種可以區分我知道什么和你知道什么的能力。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研究發現:成功的說謊要求幼兒具有執行能力(executive function)。這是一種復雜的技能集合,包括了記憶加工、自我控制和計劃能力。幼兒需要隱瞞事實真相,編造出另一個故事,且牢牢的記住它(不能前后矛盾),還得控制表情顯得自然,這太不容易了!
在說謊敏感期,幼兒嘗試著如何組織更有說服力的語言,營造更自然的面部表情,編織更合理的幻境,以構造出成功謊言。在這個階段里,幼兒的語言表達、邏輯推理、自我控制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如何避免說謊現象的發生?
我們現在知道了,撒謊是幼兒成長的必經之路,與其大驚小怪、焦慮不安,甚至“口出惡言”、傷害孩子,不妨先冷靜一下,撕掉普遍觀念中“撒謊就是品質問題”的標簽,從積極正面的角度去認識說謊。
心理學家早有研究,說謊是人類的天性之一。而幼兒說謊,原因無外乎四種:分不清現實與虛幻;想躲避懲罰或得到想要的東西,說謊就是幼兒心靈中躲避懲罰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或攀比;善意的謊言,有些幼兒為了不讓別人傷心也會“明知故犯”。
案例:
多多是四歲的小女孩,媽媽和多多約定每天只能吃一塊糖果。有一天,媽媽發現垃圾桶里面有兩個糖果包裝袋,詢問家人表示沒有吃。媽媽問多多,多多表示不是自己吃的。接下來,媽媽跟多多進行談話。
媽媽:我看到垃圾桶里面有兩個糖果包裝袋,糖果盒里面多少了一塊糖果。媽媽詢問了其他人沒有吃糖果。(談及幼兒行為的時候,要說事實而不是說觀點。)
媽媽:媽媽擔心你今天吃兩塊糖果影響食欲,下午的活動你的體力跟不上。(談及感受,告訴幼兒自己的感受及影響。)
媽媽:我們約定好每天最多只吃一塊糖果,我們就要遵守約定,如果不能遵守約定,需要互相告知,才能贏得彼此信任。媽媽真的很看重誠信,你可以跟我商量嗎?(談及后果,后果指的是長期后果,比第二部分的影響更為深遠,然后提出具體可實施的請求。)
“誠實是力量的一種象征,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想要培養一個誠實的孩子,最重要的一點是家庭鼓勵誠實的行為。當幼兒對你坦白的時候,不管那件事有多惡劣,你都應該鼓勵幼兒的坦誠。
德培(DAP):正確引導,相信孩子向善的本能。
德培(DAP)教育認為:說謊敏感期也只是幼兒自我認知、自我實踐的一個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我們能理解并給予支持,以適當的方法引導,能讓幼兒順利度過“說謊”敏感期,使他擁有實事求是的理性人格。
在德培(DAP)教育中,教師對于幼兒的各個敏感期都能給予適宜性的引導和解決,鼓勵幼兒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會壓制阻止幼兒的自我探索。
總之,對于幼兒的謊言,我們更多的應該是給予理解和正面引導,幫幼兒順利度過敏感期,并引導幼兒將他的心理技能和表達能力用在更有價值的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