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回家,我要媽媽……”入園兩個星期了,班上其他孩子都逐漸適應了幼兒園生活,在園情緒也基本穩定下來。可悠悠卻不然,每天來園依然哭鬧不止。開學初期,我們會遇到很多像悠悠這樣的孩子,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現?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什么是分離焦慮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么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英國精神分析學家約翰·鮑爾比(JohnBowlby)通過觀察把嬰兒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失望階段——仍然哭泣,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出現分離焦慮的因素
首先,要考慮家庭的因素。家長的教養方式是孩子入園適應快慢的重要因素。實踐證明,平時不嬌慣孩子,注重幼兒獨立能力培養,鼓勵孩子探索新環境和與新伙伴一起玩的家庭,孩子在入園的適應期就較短,情緒問題也較少,而那些溺愛、一切包辦代替的家庭中的孩子則需要較長的適應期。
其次,要考慮孩子自身個性與經驗的影響。在德培(DAP)教育的“幼兒入園前測評”中提到:偏靜態特質的孩子表現為性格內向、安靜膽小,需要較長的時間適應幼兒園生活,偏動態特質的孩子性格外向、活潑大膽,更容易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在入園之前有與家長分離經驗的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的幾率會很小,那些從未離開過家長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分離焦慮的現象。
如何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1、陽性強化法。心理學中的正強化法也稱陽性強化法,是行為矯正中最基本的方法,指當幼兒從事某一良好行為時,即刻給予他所喜歡的強化物,以此來提高行為發生率的一種矯正方法。比如:當孩子自己脫下衣服躺在床上時,對孩子說些鼓勵的話語,“你是個勇敢的孩子,可以自己睡覺,老師就在你身邊陪著你……”等。通過這種方式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減少對父母的依賴。
2、游戲引導。游戲能緩解孩子緊張的狀態,給孩子們帶來巨大的快樂。因此,在開學初,可以與幼兒玩一些新穎的、有趣的游戲活動,這不僅能消除孩子相互之間以及與教師之間的陌生感和恐懼感,緩解分離焦慮情緒,而且還可以使幼兒對新環境產生新鮮感,幫助孩子緩解分離焦慮。
3、正向引導。父母傳遞給孩子的情緒和信息也非常重要,如果家長一見到孩子就把自己的情緒表現出來,或者這樣問孩子:“今天你哭了嗎?有沒有人欺負你?老師兇不兇?批評你了嗎……”,本來孩子見到父母后心情已經好轉,受到父母的影響突然就委屈地哭起來,甚至會說以后再也不想上幼兒園了。
4、家園共育。我們可以引導家長給孩子講述有關上幼兒園的繪本故事,使孩子感覺上幼兒園是件快樂的事情,抵消孩子害怕上幼兒園的情緒;多抽出時間關心、照顧孩子,讓孩子明白,父母只是暫時離開,每天下班后都會來接他/她;到了周末,帶孩子多外出散心,釋放壓抑的情緒。
心理學研究表明:心理焦慮時間過長,會影響幼兒智力、個性和社會適應性的發展。幼兒不愉快的情緒,必須通過有效的途徑加以排解和疏導,才能有效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我們應該在關注孩子身體健康發展的同時,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