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驚蟄悄至,該節氣在歷史上也曾被稱為“啟蟄”。《夏小正》曰:“正月啟蟄”。
俗語云“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
節氣意義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更是干支歷卯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歷3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農諺“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到了驚蟄,中國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季節。這個節氣在農忙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節氣飲食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是因為驚蟄這個節氣萬物復蘇,驚蟄時節,乍暖還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還因氣候比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時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以增強體質抵御病菌的侵襲。
節氣養生
驚蟄過后萬物復蘇,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時卻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現代流行病學調查亦證實,驚蟄屬肝病的高發季節。此外,諸如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因此要嚴防此類疾病。
節氣耕作
很多園所都有植物角或戶外種植區,在驚蟄時要注意蔬菜作物的栽培管理。對黃瓜、西葫蘆、番茄、辣椒等蔬菜的管理應進行中耕劃鋤,提高地溫增加透氣性,促進新根生長;驚蟄前后由于溫度低,陰天較多,灰霉病、葉霉病、霜霉病、早疫病、晚疫病、根腐病發生較為普遍,要及時噴施各類殺菌劑,防止病菌擴散造成更大危害。
節氣詩詞
最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由現代詩人吳藕汀創作的一首關于驚蟄節氣的詩詞吧。
《驚蟄》
杏花村酒寄千程,
佳果滿前莫問名。
驚蟄未聞雷出地,
豐收有望看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