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由于前些年“幼兒教育小學化”趨勢的發展,家長、幼兒教師乃至小學教師普遍認為兒童在入小學前會的小學知識越多越好,并且越早學習小學化知識越好。但經過長期發展發現:隨著兒童學齡增長,這種教育非但沒有讓他們越來越好,反而讓這些孩子感覺“吃力”,并且對學習的興趣度大大降低。原因何在?
孩子學習迎合家長,迎合教育
近幾年雖然國家已禁止“幼教小學化”趨勢,但仍有不少傳統幼兒園還在進行小學化的課程:“沒辦法,很多家長認為幼兒園階段孩子就要學習,并一定要看到孩子的學習成果才認為幼兒園教育是有效的。并且小學應試教育也要求孩子必須會。”大部分的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需求、應試教育需求,“不得不”教授幼兒泛化的知識,忽視了孩子個體的差異性、興趣、非智力因素的能力及學習方法的培養,孩子長期在填鴨式教育下缺乏學習興趣、動力,缺乏創新思維,只是被動學習當然會“吃力”甚至跟不上。
被灌輸知識缺乏興趣,“不愛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人們都知道的道理,何況是直接思維的孩子?由于長期被強硬灌輸泛化、固定的知識,且傳統幼兒教育教師不會根據孩子個體差異、興趣點去設置適宜性的課堂,孩子所學非自己興趣所在,久而久之失去學習興趣、好奇心,不愛學習。
長期被動接受學習,“不會學”
傳統幼兒園下,老師教什么,孩子被動學什么,孩子的很多“天真”想法被隨意否認,導致很多孩子不會主動學習,缺乏自主思考,依賴教師、家長。導致孩子的后期學習缺乏變通、靈活性,離開教師、課本孩子就不會學的現象。
幼兒后續學習乏力,“不學了”
由于小學化課程的提前儲備,孩子在小學初期表現優秀,老師講的學科知識也都會,并認為“反正我都會了就不用聽老師講課了”,同時考試成績也非常優秀。日積月累,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習慣差,自我成就感強。但隨著年級升級、課程難度加大,幼兒園期儲備的知識用完,孩子后續學習吃力、跟不上,不僅缺乏前期成就感,而且增加挫敗感。
德培(DAP),讓孩子學習“前勁兒興趣足,后勁兒更持久”
前不久,各地加盟幼兒園前來總部參加培訓的教師說,“迎合家長”“迎合考試”“迎合市場”的教育說起來挺讓社會痛心的,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卻都活出了家長的模樣、市場的模樣。教育,應該迎合孩子,應該適宜孩子的發展,就像德培(DAP)教育實施適宜性發展,注重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學習能力的培養。
在德培(DAP)教育理念下,教師會根據每個孩子個體差異、文化背景差異、個體特質及興趣等等設置體驗式課程并進行靈活調整,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同時,開設多元智能和跨學科課程教育,鼓勵孩子多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不僅學習了綜合學科知識、還提升了綜合能力、學習方法、創造型思維。這樣的教育下,孩子的天性和興趣會得到很好的保護,從而獲得更健康更好地成長,無論在后期的學習還是未來的社會,都能保持好奇心、探索欲、創新思維,愛學、會學、學好,在各個領域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