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我發現大陸家長很在意成績,都想讓孩子考第一名。其實,現在世界精英都不是當年的尖子生,他們在班級的排名是第7名到第17名。原因就是這些孩子人際關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壓力小,生活更輕松,創意最好。”
這是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林清玄先生在《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喚醒了內心的種子》一文中所說的。在他看來“這個世界的悲哀就是把所有不一樣的小孩集合在一個校園里,希望教育成一樣的樣子”。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都應成為不一樣的自己
林先生在文中舉了自己的親身事例,在高中時老師曾對他說:“我教書50年,我用我的生命和你保證,你將來一定會成功。”可見老師的鼓勵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并且他考大學時是在第三年以超過分數線0.5分的成績才終于通過(但這并不影響他成為作家、學者);而當時剛達分數線361分的學生后來成為世界五百強企業的老總。
林先生對此認為“小孩成績不是很杰出,但不要放棄,因為世界上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就像種植物一樣,山坡地種竹筍、香蕉,沙地種西瓜和哈密瓜,不同植物適合不同土地,不是只有一個樣子的。”既然不一樣,當然“要根據孩子的特點來教育孩子,就是喚醒孩子內心的種子。”喚醒內心種子的孩子,他們認識到了自我,主動探索生命、主動學習。“我算是喚醒了內心種子的人,從小學三年級就立志做作家,每天都會寫東西,從小學到大學,我一直堅持下來,現在已經出了131本書。”
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孩子生命中應該掌握的能力
在文中,林先生還說“生命中有很多重要的東西,除了學習,孩子更應該掌握這幾方面的能力:面對挫折的能力(除了讀書,勞動也能鍛煉)、拓展視野的能力、表達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能力、認識生命多元價值的能力。”
在認識生命多元價值的能力方面,林先生講了一個臺灣學生的故事:學生父親是種鳳梨的農民,因為要鑒定鳳梨的甜分,每個鳳梨敲3下,幾年下來,父親敲鳳梨的手指腫得很粗大。學生很心疼父親,就發明了一個可以敲三下鑒定鳳梨甜度的機器,后來得了英國發明獎的金獎。“孩子不一定要成績好,要看他對生命的理解。”
德培(DAP)幫助孩子成為不一樣的“最好的自己”
在德培(DAP)教育中,每個孩子都能“被喚醒內心的種子”。其所強調的適宜性教育始終認為,每個孩子的個性、年齡階段特征、文化背景都不一樣,因此教師會根據每個孩子的特質、興趣因材施教,設置適宜孩子的課程與活動,“喚醒孩子內心的種子”,孩子們都會主動學習、積極探索世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通過DAP科學測評系統記錄、觀察、發現每個孩子最大的興趣愛好,并且充分保護孩子的初心、維護孩子的受教品質,幫助每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德培(DAP)教育還特別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發展跨學科和多元智能課程,讓孩子提升的是各項綜合本領、能力、良好的思維方式而非單純的成績,因為在幼兒階段,孩子的能力培養重要于智力訓練,良好的行為習慣重要于知識課程。而這些孩子在進入小學、中學乃至大學、社會工作中,其各項能力都表現地更為優秀。在德培(DAP)教育下成長的孩子始終是鮮活的、懂得保護自己的興趣,成長為不一樣的自己,而非復制出來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