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有一種餓,叫奶奶覺得你餓”……恐怕網絡上這樣的呼聲我們早已聽了多遍,這雖然帶有一定的調侃味道,也道出中國孩子的很多無奈。更有很多家長給孩子規劃好各種未來,如“媽媽希望你以后成為工程師”“考入清華北大”等等,于是又有調侃曰“有種教育叫媽媽希望你成為”。這樣,真的為孩子好嗎?
“媽媽覺得”“奶奶認為”這種孩子從小“被安排”“被規劃”的成長,相信絕大多數家長都或多或少做過。家長們有沒有設身處地為孩子想一下他真的喜歡這樣“木偶式”的人生嗎?你真的愿意看到孩子一輩子在自己安排下成長?假如你是孩子,你愿意不管大小瑣事都被家長、大人們安排好,你只要按著要求來就行嗎?可能你會說,孩子太小根本不懂、小孩子就需要大人照顧、教育……
實則不然,甚至是一種教育的“認知誤區”。實際上,孩子從小就具備抵抗力和潛在的能力,比如嬰兒時候餓了渴了熱了或冷了會通過哭聲呼喚家長;一兩歲的時候開始有自我意識,經常通過“這是我的”“我不”等看起來“自私、叛逆”的方式來區分自己和其他,三四歲的時候喜歡通過游戲、體驗式的嘗試學習、掌握本領,其實就是孩子各種能力在發展的表現。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是形象思維,還不能理解大人所說的道理、更不可能按著大人們的要求做好;他們需要通過自己動手、不斷犯錯和主動探索中認識世界,發展自己的身體、腦部、情感等能力。如果在這些階段,大人們還是“過度保護”“事事包辦”“為孩子安排”,就會導致孩子依賴性強、逆反等問題。因為孩子在大人們的“保護傘”下,根本沒有機會自己探索、學習、發展,也就不具備本來該具備的動手、思維、主動學習,甚至在未來的學習中失去興趣,缺乏主動性,生活上依賴性強、不自立。
要讓孩子有更好的發展,家長、老師、長輩不妨試著從如下幾點開始,給孩子更充足的“自我成長”時光。
放手讓孩子來
“對孩子講一百遍道理不如讓他動手試一次”,很多事情孩子親自做一次、體驗一下更易達成教育目的與效果,并且他也會獲得深刻的經驗和能力發展,“不自己親自試一試怎么知道河水深淺呢?”小馬過河的故事說的便如此,大人們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去想、去嘗試新事物,因為這種“體驗式”學習、一手經驗對孩子來說,比你費心勞神為他安排更能促進并有益于他的健康成長與發展。要相信孩子,并對孩子有足夠耐心,從小給予他充分的時間自己成長。
用心觀察孩子
用心觀察孩子目的是讓家長、老師全面地了解孩子,真正地了解他的個性特質、興趣,讀懂他們身體或內心的需求,觀察孩子是基于尊重孩子以及他的差異性基礎上,然后在他需要的時候給予他適當的幫助、引導,讓孩子可以充分發揮、發展自己,這樣能更好的發展他主動學習、探索的能力。
大人們切記在還沒了解孩子的情況下就給他安排了自己想象的未來,或者以自己的眼光評判孩子,做孩子的安排者、下達指令式的領導者。這樣只能讓孩子反感,進而產生各種成長問題。
與其費心“安排”孩子,不如給他合適的關愛、合宜的教育
孩子的學前期階段對他一生發展十分重要,作為家長或老師應該懂得給孩子合適的關愛、合宜的教育,尊重孩子成長而不是替孩子安排人生,就像德培(DAP)教育理念提倡的適宜性教育,真正從尊重孩子和他個體差異進行體驗式教學,培養孩子熱愛生活、獨立思考、主動學習、積極探索的能力。并且通過獨有DAP智能測評科學、系統解讀孩子的大腦思維、能力傾向、性格和興趣特點,幫助家長和老師了解孩子每一個方面,從而真正因材施教,讓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天性。
所以,在德培(DAP)教育下,京華合木幼兒園及其家長,孩子沒有“被安排”的未來,沒有“媽媽希望你成為”“老師認為你要做”等自私、功利性,只有孩子自己根據喜歡的方式探索世界,做著最好的自己。比如有的小朋友想做時裝設計師、有的小朋友想給更多人演唱、有的想做老師幫助更多孩子、有的想做醫生救助別人、有的想當一個故事大王創作更多好玩的故事……你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到的想法,有自己想要的未來,當他們對世界有了了解,他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根據自己的興趣規劃自己的未來。
一句話,教育不再僅僅是媽媽希望你做什么這樣簡單的事情了,在今天,京華合木幼兒園的德培(DAP)教育代表的新生代幼教勢力,有責任有擔當地挑起了新時代中國幼兒教育事業的方向,向過時的功利型幼教說不。
我們也更有理由相信,在德培(DAP)教育的指導下,京華合木幼兒園會帶給你和你的寶寶一個不一樣的金色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