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兒過程中,很多家長和教師都遇到一些行為“怪異”的孩子,比如藏東西、“說謊”“編故事”、亂涂亂畫等等。幼兒教師對孩子這些“敏感期”現象都不陌生,但家長有很多不太理解這些行為,今天開始京華合木分別對幼兒園小班、中班、大班孩子的敏感期、關鍵期進行解讀,以幫助家長、教師抓住孩子成長的“敏感期”“關鍵期”等黃金期,從而正確引導、科學育兒、有效教學。
首先,我們來了解什么是幼兒的敏感期、關鍵期:
孩子從出生就不斷發展,身心成長會面臨一個個關鍵期和敏感期,行為會表現出一些階段性規律、指標。所以,掌握并運用這些時期,將幫助家長促進孩子成長和教師開展適宜性、針對性地教學。
敏感期:是特定能力和行為發展的最佳時期,在這一時期,個體對形成這些能力和行為的環境影響特別敏感。
關鍵期:對特定技能或行為模式的發展最敏感或做準備的時期,并且個體發育過程的某些行為在適當環境刺激下才會出現。如果這個時期缺少環境刺激,這種行為不會再產生。
小班孩子占有欲的表現
小班孩子表現是藏、占有欲等。他們開始強烈感覺到占有、支配自己所屬物的快樂。3-4歲時,他們自我意識開始萌發,“自我”形成并從占有可觸摸的東西開始,占有敏感期也隨之而來。孩子占有敏感期會出現很多“占有”行為。如,開始對“我的”、“你的”有清晰概念;可能特喜歡藏東西,并感受到占有、支配自己所屬物的快樂。
比如這個案例:有一次軒軒來幼兒園時奶奶給他帶來一袋豆奶,打開蓋子喝完以后,老師跟以前一樣請他把袋子扔到垃圾桶里,軒軒扔了袋子但把蓋子緊緊攥在手里,知道老師看到后又把蓋子藏到自己的口袋。老師問他為什么把蓋子藏在口袋里,他天真地答:“這是我奶奶給我買的,我要把它帶回家。”
還有一些孩子對自己喜歡的東西,即便他們不常玩或用,如果有其他小朋友沒經過他同意取來玩耍,孩子會表現得很生氣說:“這是我的!這是我的”;父母考慮再要一個孩子時,他馬上很生氣說“我不要弟弟妹妹,他們會搶走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會把大人送給他的錢或禮物甚至糖果等小心收藏起來,這些都是占有欲的表現。
如何看待孩子的占有欲并進行正確引導和教育呢?
首先,成人也有強烈占有欲,孩子占有欲是正常心理,這是他們身心發展規律決定的。他們很小時思維和邏輯發育處在啟蒙期,1-3歲前的占有欲很薄弱,就算有人拿走他們的食物或玩具,也不會有爭奪或打架的情況,因為此時他們對事物沒有你我之分。
隨著思維和能力的發育和健全,3歲后,孩子開始有自己獨立的思維和想法,開始出現占有的欲望,對他們自己心愛的任何東西,都不想與別的人分享,且年齡越大占有欲越強烈,直到他們接受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才能走出這種私有空間。
作為家長和老師,碰到類似的情況先不要著急,也不要強制孩子必須與他人分享。可以更多地與孩子溝通和交流,讓他懂得分享的快樂,再找到一些合適的機會教導孩子,比如如當孩子想占有一樣東西時,家長和老師可以用他喜歡的其他東西轉移他的注意力;也可以和孩子進行“條件”交接,如果他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必須用另外一樣東西交換,等等。
基于孩子發展規律和差異性的充分了解,京華合木包括課程實施在內的教師教學,都有針對性的開展,以求確實有效地維護孩子的受教品質,并且時時給家長們適宜性教育的科學指導,幫助家長促進孩子全面成長。大概因為此,更多家長和幼兒園加盟伙伴都選了京華合木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