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總會碰到一些輸不起的大人或孩子,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贏的時候得意洋洋,輸的時候失望沮喪甚至因此一蹶不振。這些都是輸不起的表現,也就是“可以在順境中成長,卻不能在逆境中承受。”
那“輸不起”的性格是怎樣形成的呢?作為家長怎樣才能避免孩子的輸不起呢?在孩子的成長和教育過程中怎樣做呢?
很想贏,但又輸不起
有的孩子在玩游戲時,贏了比誰都高興,可一旦輸了就會大發脾氣,不但抵賴不認輸,還會破壞別人的玩具;有的孩子才一年級,就非常看重看重自己的分數,考不好就哭,甚至不吃飯;有的孩子畫畫沒畫好,就氣得把整幅畫都撕掉,再也不愿意畫了……對于這樣的現象家長們都不陌生吧?
有家長認為這叫“要強”,說明孩子有很強的上進心,將來肯定有出息;而有的家長認為,這其實就是“輸不起”,不能接受逆境,這樣的孩子耐挫折能力太差,將來長大、走向社會都會經受不住風雨。
要強,在家長們眼里是個值得炫耀的好品質。確實,要強的孩子有很強的榮辱心和上進心,在學習和今后的工作中有著很強的動力。但是,如果因要強而變得只想贏而無法接受輸,只想順利接受不了逆境,甚至對別人的成功抱有嫉妒和敵意,這就成了“輸不起”了。
輸不起的孩子的不良后果
1. 輸不起的孩子,脾氣往往比較差。一旦自己沒有取得預期的成功,就會抵賴、哭鬧、撒潑。如果耍賴的手段得逞,下次則會故技重施;如果耍賴手段沒得逞,則會滿懷嫉妒、敵意,甚至故意破壞別人的成果。比如踢倒別人搭的積木,破壞別人的玩具。這樣一來,孩子的人緣也會變差,畢竟小朋友們都不愿意跟一個愛耍賴的孩子玩。
2. 輸不起的孩子,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想輸,往往是迫于父母過多的期望和壓力。這樣的孩子每次失敗后,都會陷入深深的自責中,時間一長必定會出現心理問題。特別在高中階段,問題尤為突出,很多高中生甚至不堪壓力選擇輕生。
3. 輸不起的孩子,人格、品行會受到不良影響。如果太過于看重輸贏,孩子的價值觀就會出現扭曲,就會為了贏而不擇手段。
那么,當遇到孩子“輸不起”的情況時,家長應如何回應,才能真正幫到孩子呢?
試著去理解孩子,做一個用心觀察、支持的理解者和引導者
很明顯,孩子非常希望自己能贏,他的“好勝心”很強,每次失敗都給他帶來挫敗感,失望、沮喪的情緒壓倒了他。孩子發脾氣時,家長需要靠近孩子,用心觀察、理解他們的感受,允許他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比如,可以對他們說:“我理解你想贏的心情,輸了比賽你感到很失望、難過,是嗎?”或者抱抱他,就像我們的德培(DAP)老師那樣,做他的支持者、引導者,讓他能宣泄情緒,感受到大人尊重自己、支持自己,從而有比較好的情緒管理,再次遇到類似的“挫敗”“不順”時他們也會平穩度過。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大哭大鬧就應該阻止孩子,殊不知,這些情緒對于孩子來說意義重大。在家長的關注下,孩子痛快地發脾氣,就能重新感受到家長的關愛,從而排除煩惱,變得放松和樂于合作。
當我們真正觀察孩子、傾聽孩子、尊重孩子,他就會逐漸學會設身處地地理解他人,因為孩子將習得大人們對待他的方式,將來他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他人,在將來的學業、事業中和人生發展中贏得起也能輸得起。
總之,孩子“輸不起”的背后既有兒童自身心理發展規律的影響,也受家庭環境尤其是家長價值觀的影響。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付出持久的愛心、耐心,首先我們應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礎上,試著去觀察、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感受,允許孩子發泄負面情緒,并積極引導孩子進行適宜的情緒反應和情緒管理。同時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傳遞正確的輸贏觀,贏了高興,輸了也正常,并且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
從德培(DAP)教育成果看,一開始“輸不起”的孩子在家長和老師的正確幫助和引導下,能夠順利邁過這道坎,并學會積極、勇敢面對失敗、挫折,成為一個“既贏得起也輸得起”的孩子,無論順逆境也都能成為他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