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和幼兒老師可能都聽過《猶太女孩的三個答案》的故事,這個小故事雖很簡單卻點出我們教育的核心。故事梗概是這樣的:
一位猶太長老只有一個五六歲的女兒,有一天,長老急著參加族群會議,被女兒攔住說她長大后要像父親一樣當長老。長老對女兒說,國家和族群有規定,當長老只能是男人。
但女兒堅持要當長老。長老就說:“好,我問你一個問題,好知道你有沒有可能當長老?!?/span>
問題是:“有一對雙胞胎進入煙囪打掃,出來后一人臉黑,一人臉白,誰會先去洗臉?”
女兒不假思索說:“黑臉!”
長老搖頭說:“你完全不可能當上長老。”
女兒忽然反應過來說:“我知道了,先去洗臉的是白臉!”
父親還是搖頭:“這次答案比上次有進步,你有一點點當長老的可能?!?/span>
“只是一點點可能?”女兒追問,“不是黑臉,不是白臉,那會是誰先去洗臉呢?”
父親說自己要遲到了,就要大步往外走。但又被女兒攔住,父親生氣說:“難道你還有別的答案?”
“沒有。但我有問題?!?/span>
“什么問題?”
“為什么明明是一對雙胞胎,從同一個煙囪進去、同一個煙囪出來,一個人臉變成黑的,一個人臉變成白的?這可能嗎?”
這次,父親抱起女兒說:“你問的好!我可以告訴你,你很可能是我們猶太族群第一位女長老?!?/span>
讀完后,相信你從這個故事得到很多啟發。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個猶太女孩的三次回答有何不同,為什么女孩的反問卻是她當長老的潛質呢?
第一次:女孩回答“黑臉”。
這是多數人的“標準答案”,因為人一般都會認為黑臉臟。但這回答與常人沒差別。
第二次:女孩回答“白臉”。
這是打破固定思維的一個答案,這種思辨精神都很難得,有三種可能:1、煙囪里的灰是白的,變白才是臉臟的。2、兩個人出來看彼此的臉,看到對方臉黑的會先去洗臉。3、這對雙胞胎是黑人。
第三次:女孩反問父親。
父親很滿意,原因就是反問本身——質疑問題的假設條件。這種打破常規、會問問題并能看到問題本質的思維才是做長老最寶貴的品質。
這也是故事的一語雙關之處:男女應平等,都由父親生養,都將為族群和國家做出貢獻,為什么只有男人能當長老?這合理嗎?
所以,讓孩子學會思考、批判和提問,是我們做幼兒教育的一個核心。
喬布斯曾說,他愿意把他所有的科技去換取和蘇格拉底相處一下午。為什么?蘇格拉底善于用“理性、批判、反思”解決問題。
這種方式又稱“問答法”,即蘇格拉底在教學生獲得某種概念時,不把這種概念直接告訴學生,而先讓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這為學前幼兒啟發式教學提供參考。
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也說:“每告訴孩子一個答案,就剝奪一次他們學習的機會?!痹蚓褪且寣W生——我們教授的孩子,成為學習的主體。
發展適宜性的DAP(德培)教育倡導孩子在自己的體驗中主動學習、探索,鼓勵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提問題、解決問題,從小培養孩子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善于發現和提問的能力,為孩子一生的學習、發展奠定基礎,“全面維護孩子的受教品質”,這是我們做幼兒教育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