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對數學的學習依賴于生活中對具體事物的反復自由探索和親身體驗,只有通過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幼兒才能使數學經驗逐漸內化,并自我建構以獲得發展。當幼兒在生活中發現問題,逐漸學習運用已經掌握的數學概念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數學就自然地產生了。同時這種以科學、客觀為基礎的思維方法,也就自然的建立起來。
生活中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學數學、用數學、做數學的教育環境皮亞杰認為:3-6歲的幼兒屬于前運算時期,其思維具有自我中心、直觀形象的特點,抽象思維剛剛萌芽,因此幼兒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要通過反復操作、多次親身體驗才能將所學的東西內化,獲得數的經驗。也就是說幼兒對數學知識的掌握不是來自于被操作的對象,而是來自于幼兒在操作過程中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行為與活動,以此來發現與建構數學關系。
那么怎樣在一日生活中讓孩子習得數學的知識呢?以下是幾個小技巧。
人體大探索
讓孩子認識五官,并隨著他小手所及,告訴孩子他現在所摸的是”一個鼻子”、“一雙手”、“兩個耳朵”等。
【提示】“一個鼻子”不止可以讓孩子認識“1”這個數,并可建立“1”與“鼻子”間的對應關系,讓孩子有“數”和“對應”的概念。
大小比一比
用自己的手與孩子的手相對,并告訴孩子“老師的手比較大”、“寶寶的手比較小”,或是拿大小不同的兩種玩具互相比較也行。
【提示】這樣的游戲可以建立孩子“比較”的概念,但值得注意的是小班比較物品的大小要明顯,否則孩子會不容易察覺當中的差異。
爬樓梯
帶寶寶爬樓梯時,可以一邊爬一邊和寶寶數數。
【提示】按照實際的動作,讓寶寶建立數字與物體的對應關系。
水果時間
午餐時準備水果,讓孩子嘗試分配。小班教師可以先分成小組,再由幼兒分配,用各種方式加加減減。(例如分了幾個水果,還剩幾個水果)
【提示】唱數不僅可以使孩子建立對數的概念,而且利用水果,還可建立數與物的“對應”關系。分配水果整合小組人數,就是學數學里的分解與合成的概念。
排排隊
孩子排隊時,教師有意識的說“xx站在第幾個”“xx站在誰的前面(后面)”。
【提示】生活中其實隨時都是加強孩子數量概念的好機會!站隊時確定自己的位置,可以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數量的練習。
拼拼看
在玩拼圖時,可以提示幼兒首先確認圖形和積木的數量。
【提示】數學其實包含了“數、量、形”三大部分,而這個游戲就可以啟發孩子對“形”的概念。
培養幼兒的學習方式有很多,教師作為幼兒學習的專業引導者,要不斷的在提料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法,生活中到處都是教學的契機,我們也要積極調動家長配合完成教學,提高幼兒的教學品質。
(文章來源:中國德培教育研究院 馬金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