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人們對托班教育缺乏理論和實踐的認識,通常將托班教育視為幼兒教育的簡化,認為只要將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加以簡單化就可以在托班進行教學,同時只要將孩子照顧周到就是托班教育的所有,缺乏對托班教育全方位的計劃和思考。筆者試圖從當前的現狀出發,對托班教育的提出幾點個人的觀點和思考。
一、關于環境創設和玩具的提供
托班孩子在進入幼兒園以前,剛從爬行過渡到獨自走路,離開溫馨的家庭對于他們來說無疑是緊接著斷奶以后的又一次“斷奶”,此時,一個好的環境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1.托班的環境要做到家庭化、生活化。因為孩子離開家庭以后,失去了家庭的呵護,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安全感,這就需要我們為孩子創設一個類似于家庭的、非常生活化的環境,讓他們在托兒所找到一種家的感覺。活動室和午睡室的墻面可以用色彩溫和墻紙或墻布,護墻最好用軟包,可以保證孩子的安全;在孩子活動的區域可以鋪地毯或能經常清洗的泡沫軟墊,上面還有許多柔軟的靠墊,孩子們能在上面自由地滾爬、休息。
2.將“家庭”兒童化。幼兒園畢竟不同于家庭,這是專門為孩子生活、活動而創設的空間,這里的一切全是為了孩子。教師在設置環境時,要將這個“家庭”加以兒童化,活動室的色彩應避免用那些我們成人喜愛的或非常刺激的顏色,可以選用漂亮、柔和的色彩;我們可以在墻面掛上孩子喜愛的小掛件,如:小木偶、毛毛熊、風鈴等;各種軟性玩具盡量要多,到處都可以放置一些,孩子們隨時都能玩;另外,最好開辟一塊能讓孩子們隨意涂畫、粘貼的墻面,因為信手涂鴉是該年齡段孩子的特性,我們要讓孩子們在家不允許做的事在托兒所能隨意地做,沒有大人地責怪,只有老師的贊許和擁抱。 同時玩具要放置在便于孩子取放并能保證孩子安全的位置。
二.關于教師的角色定位
1.教師是孩子的“白天媽媽”。我們常用“老師象媽媽”來形容幼兒園老師,現在的托兒所老師也基本上將自己的角色定位成“可親可愛的媽媽”,這樣的教師角色定位有它的合理性,孩子在離開媽媽之后依然得到“媽媽”的庇護,依然能感受到來自媽媽的溫暖。
2.教師更應是孩子們的玩伴。這個年齡的孩子對其它孩子充滿好奇,他們的友誼也開始慢慢地萌發,然而他們缺乏與人交往的經驗,此時,教師若以玩伴的身份出現在孩子中間,教師可以根據孩子交往的情況對孩子進行適時、適量的干預,讓孩子模仿交往行為,這種模仿對于嬰兒來說比教師的說教更有效。
(文章來源:中國德培教育研究院 馬金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