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社會性——情感發展始終是早期兒童教養的一個主要關注點。社會性——情感發展開始于出生之時,并且會持續到高中及之后。取決于幼兒與父母或其它養育者的安全依戀關系,兒童會根據他們最初的經驗去認識世界——他們可能會將這個世界視為一個友好熱情的、令人興奮的地方,或者是一個需要慎重接近的地方,或者是一個缺乏愛和激勵的地方,甚至還可能是一個充滿危險的地方。一種安全的環境會鼓勵探索,而一種不讓人信賴的環境可能會導致困惑、憤怒和無助感。
成人如何對待幼兒會影響幼兒如何看待和感知自身。反過來,幼兒早期的自我印象決定著他們在整個學習階段甚至是整個人生過程中對待學習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方式。換句話說,他們內在的良好情感狀態影響著他們外在的社會性自我。
早期社會性——情感發展影響著幼兒其他各方面的發展。學齡前幼兒在社會性交往方面的發展有如下幾方面特征:渴望友誼,努力解決“我”與“我們”之間的斗爭,社交能力不斷增強。下面是對每一特征的具體描述。
l 渴望友誼。兒童是“社會人”。從學步兒后期開始持續到整個學前期,他們對幼兒的渴望在不斷擴展,從與成人的交往擴展到與其他同伴的交往。看起來幼兒尤其是在尋求那些與他們興趣一致并且對活動有著相同探索精神的伙伴。幼兒可能并不總是知道應該怎樣建立友誼。他們可能猶豫不定地站在邊上或試圖強行加入集體中。即使是朋友,他們也嘗嘗會因為玩具、想法或是誰當領導者而打鬧。但是,由于幼兒有著強烈的與他人交往的愿望,通常來說他們非常愿意去發現和學習與他人建立聯系的策略。
l “我”對“我們”。有時候,幼兒需要做的事或要得到的東西與對友誼的渴望相沖突。對獨立的渴望不能總是與成為群體的一份子相一致。當這些渴望正面沖突時,學齡前幼兒會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這種矛盾。教師在創造一種支持性的情感氛圍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在這一環境中幼兒互相矛盾的愿望被認為是正常的,同時,可以通過一種非主觀判斷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要想成為一個積極的群體成員,幼兒必須要能夠放棄一些個性以得到更多的好處。
l 社交能力。學齡前幼兒逐漸開始學著解決一些沖突,例如當他們的愿望與其他人的愿望矛盾時該怎么辦。隨著幼兒體驗到并理解他們行為的后果,他們開始能夠更好地在積極和消極的社會交往中做出選擇。使用語言去理解其他人和表達自我為幼兒提供了一個以一種非攻擊性的方式來解決沖突的有力工具。并且,盡管他們仍舊將很大一部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需求上,但他們開始變得越來越關注其他人的情感。
(文章來源: 中國德培教育研究院 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