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規劃綱要提出‘重視0—3歲嬰幼兒教育’,《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將兒童早期發展納入其中。這些都標志著0—3歲兒童學習與發展已經提高到了國家戰略層面。但現實中,我們只有《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亟須將其向前延伸到0歲。”
日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學習科學實驗室孟萬金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他牽頭的幸福早教課題組近幾年致力于研究0—3歲兒童學習與發展的教育建議,取得了初步成果,希望能為父母及早教工作者提供科學指導,彌補托育短板。
俗話說“3歲看大”。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曾指出,幼稚教育從3歲開始已經太晚了。而且,兒童早期發展的相關研究已揭示:嬰兒出生前就已經通過“習慣化”開始學習了,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就能學會通過經典條件反射、操作條件反射進行學習。兒童感覺、語言和認知從出生前到12月齡期間發展迅速。
孟萬金表示,生命的頭3年是人的身體技能、認知和社會技能、情感情緒反應發展的敏感期。如果在此期間沒有或很少有機會形成親情關系,那么在以后生活中將很難與他人建立親密的情感關系。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提出人一生面臨8個危機,最早的危機是在0—1.5歲,主要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沖突;第二個危機是1.5—3歲,主要是自主與羞恥(懷疑)的沖突。這兩個危機得不到順利解決,就會給一生埋下隱患。
課題組核心成員、美國匹茲堡大學學習與發展研究中心官群教授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赫克曼在對早期教育示范性項目的投入及其效益進行研究后得出結論:對早期教育進行投資,無論多早也不為過。因此,不少發達國家制定了從0歲開始的早期學習與發展標準或指南,并采取了行動。比如,英國政府1998年發起“確保開端計劃”,面向4歲以下嬰幼童進行早期教育;美國從2007年開始到目前,各州絕大部分的早期學習與發展標準都從3歲進一步向前延伸到了0歲。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研制0—3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既重要又迫切。記者了解到,幸福早教課題組在總結提煉、分析借鑒國外50多份相關資料和對國內2000多名幼童家長和教師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了對0—3歲兒童學習與發展的教育建議。
“兒童發展具有連續性,0—3歲兒童與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是一脈相承的。”孟萬金介紹說,課題組把0—3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教育建議的內容和形式,按“一綱多目”靈活安排。“一綱”就是以兒童學習與發展的縱向時間軸和橫向空間活動軸構成的坐標系為綱。按時間分為:低齡嬰兒——出生到11個月,高齡嬰兒——大約9—18個月,學步兒——大約16—36個月。按空間活動分為:自我及家庭和文化、建立關系、身體動覺、健康成長、語言交流、認識世界。以時間為縱坐標、空間為橫坐標,描述各個時間節點的“里程碑”事件、表現和水準,具體說明兒童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發展水平,應提出哪些合理期望,并提供匹配的支持和對策建議。
“多目”是指將內容根據不同需要靈活組織的形式。比如,為了與國內《指南》銜接,可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兒童學習與發展,向前延伸到0歲;為了與世界接軌,可將各時間節點學習與發展的內容細分成西方國家常見的類目:身心健康、動作發展,交流、語言、讀寫,數學、計算,社會交往/情感發展,等等。
“有了這樣靈活的內容組織形式,不僅方便從時間維度查找對應的內容,也方便從內容角度查找某一時間應該達到的水準和對策。同時,有利于國內縱向銜接,彰顯中國特色,也有利于國際橫向對比,兼具國際視野。”孟萬金說。
“我們希望通過提供促進兒童學習與發展的關鍵信息和資源,為兒童的父母、監護人員、早教老師、保育專業人員以及相關機構,提供科學指導和行動指南。”官群舉例說,比如0—11個月的兒童藝術方面的發展,父母和老師會得到這樣的信息,兒童能夠做到:“一是凝視圖片、照片和鏡像;二是對聲音、音調、音樂、顏色和形狀表現出興趣;三是注意音樂的節奏。”可以嘗試對兒童這樣做:“一是給孩子提供各種節奏的音樂;二是在合適的時候,描述孩子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聞到的東西;三是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用手去摸水、肥皂水、草或類似質地的物品。”
記者了解到,課題組還在每個年齡段后列出了兒童學習與發展的個性差異表現,供成人參考。這些表現值得及時關注和跟蹤,如果發現屬于發育遲緩的情況,可以根據提供的策略進行干預或求助專業人員。
“為預防陷入誤區,要深刻認識到這些教育建議不是指導兒童發展的詳盡指南,不是課程;不能用作收集某個區域兒童發展整體狀況的評價工具;不能用來決定兒童是否有資格參與各種不同的項目或服務。”孟萬金表示,這項研究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進一步征求更多專家、家長、早教工作者等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在試用中不斷修訂和完善。
《中國教育報》2018年06月03日第1版 版名: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