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對幼兒園提出的要求是,我只要孩子快樂自由就可以??此坪唵尾桓叩囊?,其實更加需要幼兒園有更高的教育教學方法。今天我們針對如何給孩子傳遞自由的概念來展開討論。
我見過不少家長縱容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場所爬上爬下,摸東摸西。有一次在游樂場一個孩子在隧道里不敢往前走,后面的孩子堵了一長串,爸爸想把孩子抱出來,可是媽媽確攔住了,說:“你別管,讓他自己探索?!苯o孩子足夠的時間去探索是好事兒,但是對于在公共場合你自私的利用別人的時間,陪你的孩子進行練習這就違背了自由的概念。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確實需要學會對孩子放手,讓孩子自我成長。但是,放手并不是撒手,更不是放任自流。沒有任何約束的自由必將演變為寵溺,嬌生慣養的孩子基本上都沒有受到什么約束。順應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選擇,并不是徹底放棄規則。有約束的自由,建立在規則基礎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自由和規則的尺度即在于領域,在家庭私有領域、孩子專屬領域、能保證孩子人身安全的領域內,孩子享有充分自由的權利,除此之外必須遵守相應的規則。
什么是規則意識呢?規則,就是規定出來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規則意識即是遵守這些制度或章程的良好態度和習慣。規則意識較強的人,自律精神也較強,較容易適應群體生活。
為孩子能夠愉快積極的適應以后的小學和社會生活,作為教育者首先要確定自己的教育方式,引領家長找到正確教育方向,然后指定一個確實可行的教育計劃,然后和家長溝通,配合學校的要求,力爭使教育做到持之以恒。
1、講規則的用處
讓孩子了解規則無處不在,一定的規則能保證人們更好地生活。例如,人們要遵守交通規則、游戲規則、競賽規則。教師可以時常反問孩子,如果不遵守規則會怎樣?讓孩子設想違規后的后果,引起他對執行規則的重視。
2、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幼兒園的物品用后要歸到原位;離遠時要和老師打招呼。不能霸占圖書玩具,要輪流使用和分享。按照一定的時間作息。
3、培養自律精神
他人指定的規則是強加的,屬于外力約束,而自己指定的規則有內省成分,易于自律。不妨和孩子一起商量指定家庭規則,以便共同遵守。例如:不大聲說話,椅子要輕拿輕放,戶外活動要排隊等等。
當然,給孩子訂立規矩,并沒有標準答案可以參考。訂立什么樣的規矩、制定多少規矩,要根據孩子不同發展階段的要求、孩子自身的特點、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教養方式等綜合考慮。
(文章來源:中國德培教育研究院 馬金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