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適應性教育認為,學齡兒童需要一個他們能夠體驗到自己能力的環境。具體來講,學齡兒童需要感受到完成任務時的成就感。因此,對于學齡兒童而言環境必須選取那些兒童可以實現任務的以及為他們完成任務提供支持,來培養他們的能力感,或者說是自我效能感。這些“能力”不僅僅指他們在學業任務上取得的成功,還包括學習怎樣玩好一種運動,比如足球、跳繩等;又或者是學習演奏一種樂器;以及有自己的較為固定的志趣相投的同伴。
那么,我們該創設怎樣的環境,幫助學齡兒童了解和適應以后的學校生活呢?
一、創建“主動學習”的環境
幼小銜接階段的幼兒需要環境傳遞給他一個信息——他們是主動的學習者。教室環境的設計要有利于幼兒以一種自然的方式進行學習,便于幼兒和同伴之間的交流。比如,我們的桌椅準備,不必像在小學那樣成排擺放,可以圍城圈或者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擺放。盡量減少環境帶給幼兒的壓力,利于幼兒相互之間的交流和學習。
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重點引導幼兒使用計劃,幫助幼兒學習計劃活動,安排自己的學習內容和任務,同時反思已經發生的活動。要讓幼兒產生明確的任務感,并且對計劃進行跟蹤和反饋,督促任務的達成。比如,可以在教室里張貼諸如“本周學習計劃”之類的表格。
二、創建利于發展讀寫能力的環境
對于學齡兒童而言,讀寫能力的發展是的一個重要的學習目標。因此,環境中必須有豐富的印刷品(圖書、雜志、海報等),可以供他們閱讀。此外,我們要引導和鼓勵幼兒進行簡單的書寫,比如書寫自己的名字,經常使用的一些物品的名稱,或者是自己喜歡的食物的名稱……通過這些具有實用性質內容的書寫,激發出他們對于書寫的興趣。
具體來講,我們可以在教室里布置閱讀區和書寫區這樣的學習中心和活動區域。在閱讀區,除了要有舒適的環境之外,書籍的種類要足夠豐富,包括故事書、雜志、詩歌、子母和數字數,兒童自己制作的書等。鼓勵幼兒使用道具將他們讀到的故事進行舞臺表演,或者組織閱讀小組進行朗誦比賽等。
寫作中心要有合適的桌子、椅子以及書寫材料,如各種尺寸的紙張,鉛筆、馬克筆、蠟筆、粉筆、黑板等材料。
三、關注課間休息的時間
對于學齡兒童而言,課間休息時間是一個相對“低強度時間”的時段。兒童注意力的保持需要周期性的休息時間,課間時間為兒童提供身體的適當活動的同時,更有助于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習的效率。同時,課間時間還是學齡兒童和同伴之間交往非課程學習內容的絕好時機,這將有助于兒童社交技能的發展。
(文章來源:中國德培教育研究院 雷麗梅)